高温湿热易发生食物中毒 把"三道关"防病从口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高温湿热易发生食物中毒 把"三道关"防病从口入
2009年07月27日 16:01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约专家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锡兴 副主任医师 林希建 副主任医师

  湖南近几天的气候处在高温湿热下,有利于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稍不留神,人们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性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四大类。

  专家介绍,近几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以每年的6至9月高发,且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因此,广大市民应加倍关注食品安全。

  做精明消费者把好“购买关”

  无论是住在城区还是市郊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大多通过购买获得。为此,专家警示购买食品六注意:

  一是要注意标识是否齐全。选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查看食品外包装上有无名称、规格、生产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贮存条件、成分或配料表、食用方法等内容。

  二是要注意是否过期。若发现有过期、胀包、异味、分层等变质迹象,应停止食用。

  三是要注意是否新鲜。熟肉制品从制作到售出在无冷藏条件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两小时,尤其是食用购买的熟食制品前要再加热消毒。

  四是注意其防蝇防尘设施是否齐全。购买熟食制品时,要观察店家有无完善的“三防”设施(防蝇、防尘、防鼠)。

  五是要注意食品存放条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一旦发现食品的品质有问题时,绝对不要购买。

  六是要注意店家有无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若店家无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拒绝购买其任何食物,并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机构举报。

  应对措施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采取紧急措施,一旦怀疑自己食用了不安全卫生食品,并且出现肠胃不适如呕吐、腹泻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时,要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前往医院诊治。此外,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以备调查中毒原因时用。

  做优秀厨师把好“烹调关”

  作为家庭的“掌勺大厨”,烧菜手艺固然重要,但确保安全则是成为“大厨”的前提。专家提示,作为“掌勺者”,卫生细节不容忽视。

  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洗手,接触生肉、生禽等原料后,也要洗净双手;烹调操作时,刀、砧板等食品用工具及盛装食品的容器要清洁、干净,对生熟食品要分开使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不要生熟混放。

  烹调加工食物要彻底。烹调食物时,要彻底加热,特别是隔顿或隔夜熟食应冷藏贮存,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这样可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但如发现熟食品变质时,则不要再食用。四季豆、菌类、豆浆等食物要煮熟煮透,否则易发生中毒。

  应对措施

  餐饮服务行业,要积极组织救治,并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同时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和设备,以备调查确认中毒原因。一般来说,长沙市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的食品卫生监测服务项目包括:开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洗涤剂、洗消剂等进行监测和委托检验。

  做优雅食客把好“进口关”

  酷暑炎夏,冷饮生食、路边烧烤,成为不少年轻“食客”的最爱。然而,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或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痢疾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高温季节,生鱼片及其他生的海产品易被细菌污染,应少吃或彻底煮熟后食用。路边烧烤及油炸小吃摊,大多是临时设置的,缺乏一些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设施,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街头、地摊食物,避免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肠道传染病。

  消费者发现食品经营单位有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时,要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举报投诉。

  应对措施

  夏秋季为什么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呢?第一,夏秋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人们吃了这些腐败变质的食物就可能得病。第二,夏秋季在食物和水里的细菌数量要比冬天多,如果喝生水、吃不干净的瓜果,也容易得病。第三,夏秋季节是苍蝇繁殖旺盛的季节,如食物保管存放不好,吃了被苍蝇叮爬的食物也会患上肠道传染病。(杨蔚然 王艳)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