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具五大生态战略地位优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内蒙古大兴安岭具五大生态战略地位优势

2010年08月25日 20:07 来源: 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我们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调研考察后认为,在我国现有天然生态林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地位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要改变“常识”。过去总认为大兴安岭在黑龙江境内,其实不然。大兴安岭95%以上的林区面积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大约14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1万平方公里散落在黑龙江境内。在内蒙古东北部的林区,大约11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管辖境内, 2万多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各盟市地方林管局管辖范围内。

  其次,大兴安岭主脉纵贯内蒙古大兴安岭全林区,境内有河流779条和多处湿地,是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松花江的水源涵养地;其森林生态是东北粮食主产区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屏障。

  第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直接影响调节着我国华北、东北、华东等局部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全国局部地区气候带生物多样性的气候差异和气温差别;是我国最大集中连片的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林生物基因库。

  第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占国有林区的10.9%,占东北、内蒙等古四大重点国有林区的32%,森林蓄积量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2%,占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的33.5%。森林年生长量达1200多万立方米,潜力生长量在1700万立方米左右,居国有林区之首。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地位对履行我国政府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长13亿立方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0%--45%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具有现实和重要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边境境外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内蒙古大兴安岭与蒙古、俄罗斯毗邻,边境线长440公里,其中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国边境线长80公里。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世界罕见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俄罗斯3/4的资源:潜在能源储量80%;矿物燃料动力资源的75%;石油储量60%;天然气储量80%;动力煤储量90%;炼焦煤储量70%;木材储量76%,这里应是我国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对外经济开发与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在调研考察中,我们还发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这五大生态战略地位优势的驱动下,为开发建设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做了许多工作。

  工作之一:林区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巨大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所辖的9个旗市境内,东部与黑龙江相连,西部依卧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部与松花江、嫩江平原边缘接壤,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毗邻,南北长696公里,东西宽384公里,纵长横短,北宽南窄。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的47%。有林地面积8.22万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8.87亿立方米,各项数据指标均居全国国有林区第一位。现有70%的森林被列为国家重点、一般公益林,实行全封闭保护和限制性开发,其中有110万公顷从未开发的原始林。区域内有人口100多万。

  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国家、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的保障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累计向国家提供了1.78亿立方米木材和大量林副产品,直接上缴利税费160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3.8倍。累计造林18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局初的56.49%提高到目前的77.99%。据全国森林资源第六次、第七次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十年来,林区有林地面积净增67.45万公顷,灌木林地净增27.4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1.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净增1亿立方米,达到8.87亿立方米,恢复到开发建设初期水平。新增林地面积和增加的森林蓄积折算直接经济价值达700多亿元,相当于天保工程同期投入的9.4倍。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每年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62吨,林区仅新增森林蓄积可吸收二氧化碳2.2亿吨,释放氧气1.93亿吨,按国家发改委指导价格每吸收1吨二氧化碳8美元计算,碳汇价值约17.6亿美元(折人民币120亿元)。

  几十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一直是中央和自治区派驻在大兴安岭国有重点林区履行林业行政职能和承担森林护管开发种植生产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单位。1995年,在林管局的基础上将经营职能部分整合组建成了内蒙古森工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55户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时保留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职能和名称,大兴安岭林管局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是一个机构两种职能。现有企事业单位42个,有职工约20万人。

  此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还高度重视与对俄罗斯经济技术合作发展,1999年以来,先后有得耳布尔、库都尔等8家森工企业与俄罗斯赤塔州、伊尔库茨克州、阿穆尔州等相关企业签订了23个森林采伐项目合同,企业累计投资1455万美元。由于俄方投资环境问题和缺乏对外开发经验等问题,对俄森林资源开发工作一直徘徊不前。2007年林管局(森工集团)新班子改制组建后,按照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开发政策,先后组建了乌尔旗汉、图里河、阿尔山森工公司等3家森工企业新体制的赴俄采伐公司,年生产木材15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3978万元,实现利润2003万元,外输劳动力344人,在4个月的可生产期内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为积极推进对俄资源开发合作、扩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有益借鉴。

  工作之二:木材市场低迷林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09年,在木材市场低迷、售价大幅下滑,主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上下一条心,克服支付大额改制成本的窘境和困难,面临棚户区改造配套、职工增资等诸多困难和压力,依靠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节约开拓的主导思想精神,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和各项经济目标的任务如期完成。在克服困难和解决压力的这一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全力以赴抓好可用木材的生产销售。在严格执行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围绕市场抓好调查设计和可用木材生产,合理调整材种结构,使用创新设计采伐工艺流程,全面推行原条下山和贮木场效益造材,提高了优质材种和畅销材种比重,主伐原条进场率达到78.6%,同比提高5%,森林资源采伐消耗利用率提高10%,经济材比重提高15%,实现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双提高”。加大木材营销力度,提高市场预判和快速反应能力,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实施精细化销售,多方协调铁路部门增加运力,大量压缩库存,使有限的木材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科学调配资金保证重点工作和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诸多大额新增支出事项,集团公司从大局着手,创新聚财、生财、理财理念,盘活用活资金,如期支付了改制剥离企业转办社会职能改革所承担经费2.54亿元,支付棚户区改造配套资金2.85亿元,为在岗职工增资6136万元,新增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资金1.5亿元,双新建设投入资金7715万元,支付改制人员一次性安置、债务清理等5000万元,以及热电、公路移交一次性投入各项费用5000多万元,确保了重大改革、重点民生工作的顺利推进。各单位精打细算、松紧得当,确保了各项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了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确保了各项上缴资金的如期完成。

  三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利用金融危机对企业管理的倒逼作用,丰富“企业管理年”活动内涵,注重制度建设落实,注重创新管理学习成效等手段,推动企业管理全面提升。集团公司和各单位出台了关于资金、公务用车、设备管理、项目建设、职务消费等一系列管理规定,使林区各项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在管理实践中,各单位实施了吊桥安装电子计量器,提高单车载量;运用微机判读技术对贮木场出入库进行管理,减少装车误差;尝试“木材生产作业招投标制”,增加成本投放透明度;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减少财务费用等诸多创新管理办法措施,使管理工作在创新中得到提高。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管,推动由事前计划、事后考核,向中途控制管理转变,实行了财务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规范资产、资金管理,科学经营决策创造了条件,确保企业经营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科学经营资产,通过改制剥离处置和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移交了非经营性资产和低效资产,通过加强报废资产处置和变现管理,使企业的资产结构得到优化。加强规划、基建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各项管理程序措施和制度,切实维护工作计划的规范化、合法性,确保资金投向,加强工程造价和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了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

  全面加强能耗管理,科学标定能耗定额,重点能耗单位全部建立了煤、油、电消耗统计台账,全年共节煤4430吨、油286吨、电100万千瓦时,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下降5%。加大节支力度,严控可变费用,全年实现增收节支3000万元。加强审计管理,两级审计完成项目198个,纠正违规金额1.04亿元,收缴违纪资金314.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94.3万元。加大对“小金库”的清理取缔力度,共清理纠正“小金库”资金490万元,收缴违规违纪资金70.6万元。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林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4.2亿元,同口径增长24.86%;主产品木材销售251.8万立方米,平均售价654.48元/立方米,比计划提高4.48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74.4%;管理费用较上年减少7314万元;实现全部营业收入22.2亿元;实现利润7586万元;资产保值增值率102.3%。全面完成了各项生产建设任务,兑现了经营目标责任状。

  工作之三:林区22个民族和谐共处携手并进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当地祖属大兴安岭的人口主要是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有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迁居到林区,现有民族22个。

  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鄂温克自治旗,总人口2.6万多人,大兴安岭上只居住着一个使鹿部落,现已全部移居到根河市境内。鄂伦春族人口主要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总人口3000多人,少数人作为林区工人分散在林区各地。华俄后裔主要聚居在额尔古纳室韦、鄂伦春民族乡和黑山头镇,有一部分散居在莫尔道嘎林业局林场和农场,总人口5000多人。1996年以前林区内生活的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主要以狩猎为主,散居生活。199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禁猎,鄂伦春和鄂温克族猎民主动放下猎枪走出森林,“化身”为农民,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意识不断增强,主动融入到林区生态文明、改革发展建设中,为林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多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交流融合、携手并进,为开发建设和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以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己任,从政策争取、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行全力帮扶,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

  近两年来,共为少数民族自治旗争取文教卫生专项投资1631万元,争取多种经营项目投资700多万元,争取国家生态投资8339万元,为国家棚户区改造和生态移居工程配套10223万元,并投入6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建设。同时,林区所属各单位也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大大支持和促进了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记者李德金 通讯员安国通 薛建华)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哉麟】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