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群众面前无话说是一种机关病

2013年08月08日 13:41 来源:兰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榜样。然而,新华社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一旦去了村庄社区、工地厂矿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

  机关工作和群众工作原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公职人员履行职责的两大途径。虽然每个人的工作侧重点不一样,有的坐办公室多一些,有的下乡多一些。但群众工作是基层公职人员的必修课,特别在县乡一级,与群众交流理应成为最基本的为官素质,为何说不出、听不懂群众的语言?一个根本的原因,是长期的机关工作,使公职人员患上的“机关病”。

  在群众面前不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是长期距离隔阂的结果。如果干部经常下乡,就会对基层的情况有所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庄稼收成如何,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们至少能说出个大概。有些干部与群众坐在一起,因为对基层工作很了解,一开口就能拉近距离,很快让群众把他当成“自己人”。相反,干部工作如果以坐办公室为主,一年四季难得下乡几次,基层调研习惯于“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这样一来,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当然不了解,与群众相对无言也是可以预见之事。

  而在表达习惯上,机关行文正统规范,讲话做报告条理清晰,但缺乏“地气”,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习惯。把机关文风和语言风格带到老百姓家里,老百姓不习惯也听不懂,他们说话不讲究,但很贴近实际。比如同样是描述旱情,老百姓会以事例告诉你,一群鸭子从地里走过,全都掉进了裂缝里,这比机关干部所习惯的数字描述要形象得多。表述习惯上的不同,加上缺乏经常的交流,势必加深隔阂,使机关干部患上“表达障碍”的毛病。

  开会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不算本领,与群众坐在一起有话说,群众听得懂也喜欢听,这才是真本领。但要想学好这项本领,并不是会几句方言俗语那么简单,必须长期与群众打成一片,知其疾苦,懂其习俗,才能出言中听、言之有物,并且只有对群众知根知底,办事才能有的放矢,决策才更符合群众利益。走群众路线得先治“机关病”,而唯一治病办法,是经常到群众当中走走。

【编辑:朱峰】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