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愿“免费巴士”式福利能惠及更多群体

2013年12月09日 10:0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从本月起,2辆电动“免费巴士”将往返穿梭于仲恺中心区和陈江片区之间,沿途设22个站点,群众都可免费乘坐。有关负责人称,该项目既公益环保,又便民惠民,同时也将树立高新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形象,有助于全力推进现代创新型、生态城市型高新区建设。

  惠州推出免费巴士,对公众来说是个利好消息。要承认,这其中有很多亮点,比如善听民众反馈,覆盖了一些公交盲区;将公益性进行到底,实行完全免费化;同时,所谓的增程式电动车由企业提供,这可以视为民间力量对公共事业的参与、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尝试。

  无论从城市形象规划还是试水新能源的角度看,我们都对免费巴士持肯定态度。但这两者,多是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动的,它鲜有另外一个观察视角,也就是和公众的沟通、互动。回到“免费巴士”上面,我们发现路线覆盖到交通盲点,公众参与不可忽视——有些公司员工反映交通不便,公交路线便通到了门口。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公共服务的一条基本准则:要以公众的切身感受为标尺。以公交车为例,其实颇有改进空间:大到路线规划、站点设计、发车班次,小到准点率、服务态度等,从上车、乘车到下车,每个细节中都有公众最具体的感受。作为公共服务改善的最大动力,一个良性的政民互动框架至为重要。“免费巴士”虽有互动感,但它要倚赖于机制、具有优先序的特质,有必要再度强调。

  在把握互动准则后,我们才能更精确地定义“公益性”。公益性不代表免费,而免费也不是终极目的,因此,公益性要重视“度”的把握,尽量在与民互动的基础上设点设站、象征收费。同时,慎用“免费”,因为这还涉及到社会正义原则——免费巴士每月成本五六万元,虽由政府买单,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用全区纳税人的钱搞片区性福利是否正当值得商榷。

  同样,从互动准则出发,“公益性”还应该大有可为。除了倾听公众感受、适当改进基础设施之外,还更应把“免费”用在一些更需要的地方。例如,仲恺区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最近惠州启动了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多组织春运免费班次,给这些为我们城市贡献颇多却较难享受同等待遇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多便利?免费巴士的惠民模式是不是也可以推及更多公共服务层面?

  以公众感受为动力,既能做到“兼听则明”,让不同意见涌动、碰撞形成共识,亦能彰显个人权利、实现个体尊严。且只有在这种框架下,公众感受才能更多被虑及、被关注,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便民、惠民。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乐见免费巴士契合公众愿景,只是希望在日后的决策行为中,这种契合不是“巧合”。因为它应是自下而上、沟通畅达而成的,且具有公共决策的优先属性。(王庆峰)

【编辑:吴涛】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