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江日报:疫苗致死事件不接受概率解释

2013年12月24日 11:13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湖南、广东、四川等多地婴儿在接种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截至目前已出现7例死亡病例,其中6例为疑似病例。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通知,决定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产品,并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进一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疫苗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发生在婴儿身上的“问题疫苗”事件早已不是第一起,每次事件的曝光,都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弹。这不仅仅是对于新生儿命运的关心,更是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安全的拷问。为什么问题没能经由应急干预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等到接二连三的病例“累积”方才叫停?可见,即便是最糟情况下作为挽救措施出场的“问题疫苗”应急机制也依然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这也是外界首先质疑的部分。

  回到事件本身来看,虽然调查结果目前还未出炉,但涉及事件的深圳泰康公司已经单方面发布通报,界定其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并称“偶合症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事实上,针对接种疫苗死亡所作的偶合症解释,外界并不陌生。此前接种甲流H1N1疫苗出现死亡病例时,即采以如是回应。站在科学角度,确实存在与接种疫苗相伴的偶合症风险。现在问题在于,所谓偶合说法能不能在本次事件中成立?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600万人出生,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即每年约17万名新生儿死亡,假如偶合症的问题以一定比例的“合理”存在,这意味着我国每年可能会有相对数量的新生儿死因即为接种疫苗。另一方面,资料表明,对新生儿的强制乙肝疫苗计划最早于2003年在各省全面启动。那么,为什么此前没有曝出属偶合原因的乙肝疫苗致死的事件,如今却出现病例“个案”集中爆发的情况?问题究竟在于婴儿个体体质,还是疫苗本身,需要严肃而认真地查清,并及时向外界公布相关信息,一旦涉及相关方责任,决不姑息。

  进一步看,即使调查结果证实几名婴儿确实死于偶合原因,这是不是一个可以被接受的结果呢?偶合概率在生物学或医药学意义上或许是成立的,然而,能不能将这样的概率推及至生命体本身则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哪怕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的小概率,对于降临其身的个体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致命一击,这也是任何人不希望看到的。尤其当它是每个新生儿必须面对的、强制性接种的第一针疫苗时,包括偶合原因在内的概率解释,不足以构成阻碍他们茁壮成长、拥抱明天的理由。疾病预防领域此前探讨的修改免疫规划,推迟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时间,降低偶合风险的发生几率,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本来是国家面向新生儿的福利之一,甚至这种福利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当令人不安的消息曝出,家长们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拒绝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改注射进口疫苗。国家福利让人提心吊胆,这恐怕不是政策的本意,但眼前的境况却又如此揪心而尴尬。这牵涉到疫苗技术、疫苗管理、应急机制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而当前,首先要从对本次乙肝疫苗事件的全面调查和应对开始。(评论员 付小为)

【编辑:吴涛】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