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紧抓三农问题 金融科技成农业供给侧改革利器

2017年03月07日 15:46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刚至,“两会”也如期举行,相关话题热度瞬间飙升,其中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热点。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等任务圆满完成。2017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同时,2017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结合2017年1月发布的“一号文件”来看,今年势必是加快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关头。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但受限于农村的地理、历史、金融意识等原因,金融在农村并未完全开花结果。2017年先是一号文件”瞄准三农问题,又是两会热点关注,充分可以看到国家对于改善三农问题的决心。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主任马晓光也认为,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可见,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日渐凸显。

  京东农村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加大,各种专项资金随之增加,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农村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农民增收难,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空心化等新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提高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成了京东金融关注的焦点。

  2015年9月,京东金融发布农村金融战略,充分发挥京东在渠道下沉、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优势,紧扣以“农产品进城”、“电商下乡”为核心的农村经济闭环,设计和打造具有京东特色的农村金融模式。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环节,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聚焦农村消费生活环节,完整地向农民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京东金融以产业链农村金融、产品链农村金融为特色,通过金融服务加速建设和优化农村经济生态,焕发农村金融活力,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其中,作为京东农村金融的信贷品牌,“京农贷”不仅着重解决农民的资金问题,更追求如何激发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京东农村金融“京农贷”与中华联合保险在平顶山打造的“合作社渠道+保险服务+京农贷数据化风控”的模式为例,该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金融服务为杠杆,助力平顶山形成了”猪吃有机料,粪施有机田,出产三无肉,直供上海滩”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用互联网金融输血,用”互联网+”造血,助力形成了供给侧改革的平顶山范本。

  京东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在路上

  扶贫是京东农村金融的初心和归宿,2016年1月,京东集团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共同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和“用工扶贫”三大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打造200个扶贫示范县。

  在此框架指导下,京东农村金融开展了多项精准扶贫项目,利用京农贷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在河北国家级贫困县武邑县,京东金融运营了跑步鸡项目,用京农贷提供养鸡贷款,成功地将绿色食品安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农户全天然、生态化养殖鸡苗,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保障鸡肉的同时帮助农户致富。截止到2016年11月9日,已有近5万余名网友参与了“扶贫跑步鸡”公益捐跑活动,捐出的步数超过5亿步,京东生鲜匹配捐出5000多只鸡苗。

  此外,京农贷支持的“农民种地不花钱”扶贫项目在河南省级贫苦县扶沟、许昌鄢陵、漯河临颍等地成功落地,项目一期放款总额达1200万,已惠及农户家庭400余户,覆盖种植面积3万多亩,让农民做到真正的种地不花钱;京农贷还通过支持河南省级贫困县濮阳的濮阳肉羊养殖扶贫项目让当地贫困状况得以改善,走上致富道路。同时,京东农村金融上线各类农产品众筹项目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目前,京东农村金融已帮助近1000个贫困家庭脱贫。

  毋庸置疑,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京东农村金融全产业链全产品链的金融服务模式,因地制穷,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充分发挥了金融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融杠杆作用,有效推动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进程,成为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缓解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点。

  洪洁表示,未来,在电商扶贫、互联网+农业的催生下,京东农村金融还将继续沿着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两条农村产业链,全面服务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加强农村渠道建设,培养农户金融意识,发展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促进乡域经济繁荣,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户生活的更好。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