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沙漠“明珠” 迪拜华商:欲撤还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放弃沙漠“明珠” 迪拜华商:欲撤还留?
2009年12月09日 17:00 来源:上海侨报   【字体:↑大 ↓小

  12月2日,沙漠中的联合王国阿联酋迎来第38个国庆日。喜庆的气氛在整个国家蔓延,迪拜市区的大街小巷上,霓虹灯将街道中央的枣椰树装扮起来。此时,也是这个城市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20多摄氏度的气温,加上海风,似乎要让所有人都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座绚烂多姿的海湾城市似乎突然清闲起来。生活在迪拜的人们发现,平日建筑工地上的隆隆轰鸣声降低了不少分贝,无所不在的起重机仿佛因节日而“休息”——这和他们印象中的迪拜并不相符。

  这一切源于11月25日的一份声明。当天,阿联酋酋长宣布,将重组其名下最大的企业“迪拜世界”,这个公司的600亿美元欠债至少将延期6个月偿还。人们同时获悉,6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迪拜酋长国75%的债务。其800亿美元的总债务则是这个政府年GDP的1.5倍,早逾越了债务占GDP60%的国际警戒线。

  身在“天堂”却被“烂尾”包围的华商们,该走?该留?

  “天堂”迪拜

  对于迪拜来说,和这些相比,伤感的不仅仅只有这些,尤其是它灿烂的辉煌似乎近在眼前。

  在浩淼的阿拉伯沙漠中,被称作天堂的迪拜独树一帜,仅仅30年便完成了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转变,每年有近600万客人来到这里度假、开会、贸易和观展。所有去过迪拜的人都把这座城市和纽约、伦敦或者香港相媲美。

  迪拜的国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们的酋长阿勒马克图姆家族的政策。和阿拉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模式不同,这座北濒波斯湾的阿联酋海滨城市并不靠“黑金”石油而发迹。事实上,在迪拜方圆4114平方公里土地上,石油储藏早已消耗殆尽。上世纪60年代,高瞻远瞩的前任酋长谢赫·拉希德作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决策——用石油美元发展旅游观光。数十年来,现任酋长谢赫·穆罕默德坚守着他父亲的商业意志:“凡是有利于商人的,都有利于迪拜。”

  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来到这里,迪拜甚至不惜改变阿拉伯神秘、保守的传统,主动拥抱现代与开放。“这里的社会环境非常开放,商业异常繁荣,没有清规戒律,在街上,可以看到蒙着黑纱的阿拉伯妇女,也可以看到不蒙脸的女人,有时你还可以闻到她们身上的香水味。”在迪拜生活了4年的义乌人周建说。

  来过这座城市的人都承认,听到迪拜这个名字几乎就让人联想起无与伦比的“奢侈”。毕业于哈佛大学酒店管理的谢赫·穆罕默德酋长拥有全世界最昂贵的名马。在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中,一间客房配置8个服务生,房间内安置着镀金的水龙头、桌子、椅子、浴缸。而在黄金城堡酒店,豪华更上层楼,什么都是纯金的。在迪拜滚烫的大街上,随时可以看见飞驰的顶级豪车,保时捷、兰博基尼……

  “烂尾”世界

  事实上,阿拉伯王子深知,在滚滚沙尘中,天堂是建造出来的。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在这里显得异常繁荣。自从阿联酋2002年允许外资进入部分房地产业后,这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6倍,如此高额的利润更加激发了人类的财富梦想。

  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周建看到的是无数的卡车和吊车。资料显示,全世界有12.5万台起重机处于作业状态,其中15%-25%的吊车为迪拜运作。在经济景气的2008年,有10万中国工人在迪拜的建筑工地上为其地产业添砖加瓦。

  “许多中国商人,在这里做大生意后,总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周建说。不过,在周建认识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将房地产业当作主业。“这边的华人把地产当副业。我认识的一个温州人,在生意上赚了钱,拿出一点去投资地产,大部分资金还是在投资自己的生意。”在迪拜,中国商人主要从事纺织、建材和五金的贸易。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