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远大空气坚持破解缺氧问题 打造多重保障体系

2017年08月18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8日电 2006年,远大成功研发出第一台静电空气净化机。这位空气净化的多面手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一机四用的概念——除霾、灭菌、除醛、测氧。说起来,前三大功能很好理解,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雾霾、甲醛、病菌”是呼吸健康的大敌。可是,最后一个“监测缺氧”功能,很多消费者几乎都是第一次接触。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少当二氧化碳是空气毒瘤。那么,远大为何执着地重视缺氧危害,并10多年来坚持消除这一健康隐患呢?

  空气“内患”二氧化碳

  这一切需要先从二氧化碳讲起。众所周知,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稳定,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二氧化碳本身虽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为什么二氧化碳多了会缺氧呢?因为人在呼吸时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会相应减少,而人已经习惯了生活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当氧气吸收量不足时,自然就会导致人的不适应,造成人呼吸不顺畅等缺氧的症状。由此可见,二氧化碳的积聚是导致缺氧的元凶。

  目前国内外现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无一例外都把二氧化碳列入为重点管制的污染物,它的含量高低早已成为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远大空气提醒:莫要轻视缺氧

  那缺氧是啥感觉呢?一般性的缺氧,人人都经历过。呼吸急促、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精神不集中等。有这种反应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已升到1000~5000 ppm。这样的浓度范围,虽不会有生命危险,也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严重缺氧更可怕,当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在5000ppm以上,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生活中,遭遇缺氧并不是很偶然的事。人多的教室、拥挤的会议室、卧室、车内都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以卧室为例,2个人睡一晚8小时,如果不换气,一晚上二氧化碳浓度能上升到4000ppm。根据实测中小学上课发现,60分钟的课堂时间,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达到3000ppm,是目前中小学标准1500ppm的2倍。近日,新京报记者检测发现,紧密车窗的小轿车内,二氧化碳含量往往在3000ppm以上,并不断攀升。

  别小看这种一般性缺氧。它足以影响人脑的工作效率,甚至与癌症紧密相关。有研究表明,当二氧化碳在600ppm-4800ppm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学生作业效率越低、作业错误率越高。在日本劳动课学研究所所长小内山博看来“成人病最大的原因是氧气不足,癌细胞在缺氧细胞中繁殖。” 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澳托巴比洛夫,也公开指出“缺氧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而且,老人等易感人群最要谨防缺氧。神经内科专家多年研究证实,老年痴呆与脑部慢性缺血、缺氧有关。

  远大给每台空气净化机、洁净新风机、测氧肺保、环境仪、空管器里都装上二氧化碳传感器,24小时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并不是为了给产品锦上添花,而是因为缺氧带来的危害不容轻视。当缺氧悄然而至时,远大有必要提醒用户远离伤害,守护他们在家居环境、办公环境、甚至车内的呼吸安全。

  远大空气教你如何破解缺氧?

  说到破解缺氧,先来了解下正常环境下二氧化碳的含量。城市中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在400~500ppm。通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可以发现舒适、优良的室内环境,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好控制在600ppm以下,这和室外二氧化碳值几乎差不多。所以,破解缺氧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和室外通风换气,引入新风。

  新风引入方式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其中,开窗自然通风的确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但现在城市污染相对严重,这种方式免不了将PM2.5也引入室内。而且,从季节的限制看,开窗在冬季往往难以进行,会使得室内的温度急剧下降,导致室内人员出现疾病。而新风系统则是利用机械力量组织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让人们不开窗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更适合在中国重污染的环境下采纳。

  基于对缺氧危害的深度思考,2008年远大洁净新风系统研发成功。这款产品以100%新风贯穿始终,并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恒氧新鲜。还应用了新鲜度自控技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频运行,降低或加大新风量,为杜绝缺氧打造了多重保障体系。

  十多年来,远大空气系列产品经过了多次的升级换代,却始终坚持关注缺氧、破解缺氧,而且还拥有相关的国家专利技术。高品质的生活,是每一口呼吸都带着享受,而不是对健康的担忧。亲,从今天起,记得在关注空气洁净度时,勿忘了空气的新鲜度。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