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红月饼”横空出世 围观还得多一点理智

2017年09月25日 16:38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围观“网红月饼”还得多一点理智

  ◎蒋璟璟

  鲍鱼、牛蛙、小龙虾、水果……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手工”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据悉,朋友圈里的私厨月饼制作商家也已经开启了预售模式,零添加、不含防腐剂是商家最常打的招牌。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上诸如月饼等时令商品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需明辨。(新华每日电讯)

  当下的商业文化中,包括食品在内的一切传统商品,似乎都在经历一个“网红化”的再创造过程。此番“网红月饼”横空出世,可以说丝毫不令人意外。而与之相伴相生的,则是“安全存疑”“售后纠纷”等等一系列问题。就此而言,网红月饼的故事俨然毫无新意,终究不过是将那些老套路翻版再演一遍而已。

  “网红月饼”为何会成为网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本身就是“网络原生性商品”:发端于网络,流向于网络。高度依赖网络走货的渠道资源,同时又深谙网络营销的诸般技巧;而除此以外,“网红月饼”另一个惯用的推销策略则在于,堆配料、讲故事、玩情怀。鲍鱼、牛蛙、小龙虾的“高级料”,再加之“童年的味道”“祖母的味道”之类的怀旧说辞,极尽浮夸的炒作攻势之下,总能俘获不少人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为“网红月饼”买单,一则是碍于熟人微商之“人情”,再者也是出于对传统月饼的审美疲劳。很长时间以来,月饼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节令性食品,正规厂商在此方面的商业创新进程缓慢且有限。毫无新意的口味、奢侈庸俗的包装,使得传统月饼素来槽点不断。这种种因素叠加作用,无形之间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推向了微商。

  其实,包括网红月饼在内,网红商品崛起的背后,绝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市场利益的简单再分配,而是整个市场话语权和游戏规则的危险重构。以网红月饼为例,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其纯属是没有生产及流通资质的“三无产品”;然而,在社交媒介上,它们却被情意绵绵地表述成是“私厨良品”“私房手作”——商家说得有模有样,买家也是听之信之甚至陶醉其中。

  以微商为代表的线上新市场,因其事实上的隐秘性和不设防,故而也就难免有太多装模做样的“爆款”横行,网红月饼不过是其中一例。公众还是多一分理智少一点跟风为妙。

【编辑:张燕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