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娃娃”玩具成了香饽饽 助增强文化认同

2017年12月26日 16:0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醒狮、舞龙等中国元素被巧妙地用在娃娃的装扮上。

  “中国娃娃”成了香饽饽

  去年一位老读者反映:他想给常年在国外生活的外孙女买个中国娃娃,没想到商场里、网店中,金发碧眼的洋娃娃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想给孩子买个称心的中国娃娃真是不容易。为此,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写出《买个“中国娃”为何这么难?》系列报道。时隔一年了,“中国娃”还难买吗?市场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中外娃娃平分秋色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几家儿童用品商店和商场内的儿童玩具专区,与去年相比,展柜和货架上不再是洋娃娃“一枝独秀”,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娃娃”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本土设计生产的娃娃很多,品牌种类多了近一倍。而像芭比等老牌国外品牌,也开始设计生产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娃娃。

  在位于王府井的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中国娃娃占据了整个商场最大的专柜,橱窗里的“可儿娃娃”更是本土出品。与去年相比,不仅“中国娃”数量多了,造型也十分丰富。这些娃娃有的穿着传统服饰,有的则穿着时尚。“这是去年出的嫦娥,这是今年新出的……”每当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挑选娃娃,工作人员都热情介绍。她们说中国娃娃的销量越来越好了。

  的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种类越来越多的中国娃娃也不再一味模仿国外品牌的设计和审美理念,比如说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尖下巴,夸张的面部和身材比例,而是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张女士是个80后,她本来是给三岁的女儿来买玩具的,没想到自己迷上了收集,开始和女儿一起购买各个系列的中国娃娃,“若能攒齐一个系列,挺有成就感的。”

  ●玩具销售商更有底气了

  商场里中外娃娃平分秋色,网络销售平台上怎么样呢?记者回访了去年曾经采访的几个卖家。当时,他们特别不理解的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出口国,为什么设计生产咱自己的中国娃娃就不灵光了呢?追根溯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娃娃的可动性差,与其说是玩具,不如说是装饰品摆件。二是模仿痕迹严重,设计理念摆脱不了外国娃娃的影子,难免不伦不类。

  今年,记者再次登录这几个卖家的网店,发现中国娃娃的比重大大增加。卖家们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国娃娃大不一样了,在很多品牌中,娃娃的素体(躯干部分)可活动的关节达到20多个,甚至连手指都能活动,可以摆出很多造型,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一点。另外,中国传统服饰之美凸显出来,娃娃们穿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大红棉袄。“仿真的古装服饰穿脱过程别看麻烦,对于玩具来说反倒是个卖点。除了服装,像屏风、桌椅之类的周边配件也越来越完善,市场挺大的。以前,进‘中国娃娃’怕卖不动,没底气,现在销量真是上去了。”

  ●好娃娃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

  归根结底,娃娃是一种玩具,是给孩子玩的。那么在他们眼里,娃娃意味着什么呢?

  儿童教育专家宗春山谈道,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但孩子们的意识和认知尚不完全,无法融入社会圈。区别于益智类玩具,娃娃有着和人类近似的外表,孩子们在用这些玩具游戏时,补足了不能真正融入社会圈的问题。具体来说,儿童在心理发育的某些阶段,存在着“泛灵性”特征,大人眼中的塑料娃娃,在孩子们眼里则是有生命的,他们最初的交流和认知往往会从娃娃开始。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模仿力强,成长是个模仿的过程。比如孩子模仿老师时,娃娃就充当了学生的角色;孩子模仿医生,娃娃就成了病人。因此,在儿童启蒙和兴趣养成中,娃娃都起着一定作用。

  说起中国娃娃,宗春山认为,3岁的儿童就能够理解中外人群的外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选择娃娃的标准与成年人相同,他们不会刻意区分中国娃娃或洋娃娃,选择标准还是娃娃本身的设计做工是否能够吸引他们。但无论是洋娃娃,还是中国娃娃,对孩子的审美会产生引导作用,好的中国娃娃会让孩子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认同感。

  ●坚信中国元素的基因魅力

  什么是中国娃娃?很多设计师都认为,不仅仅是黑眼睛、黑头发、穿旗袍,才能算作中国娃娃,很多中国元素也受到孩子们甚至成年人的喜爱。比如一种叫茉莉的潮牌玩具,其原型就是蓝眼睛、黄头发的小孩子。根据每个系列的设计风格,这个孩子会穿上不同职业和各种节日的服装。其中,带有中国元素的6个娃娃就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别看娃娃还是蓝眼睛、黄头发,中国的醒狮、舞龙等诸多元素却被巧妙用在了娃娃的装扮上,传统元素与时尚设计巧妙融合,原本300元一套的娃娃如今涨到了2000多元一套。可见,在玩具领域,中国传统元素毫不逊色于任何时尚元素,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利用,使其不落窠臼、不墨守成规。

  在很多人眼中,娃娃似乎是小女孩的玩具,其实男孩玩的娃娃也不少,玩家称之为“兵人”。为满足男孩对军事和兵器的迷恋,“兵人”的题材多以一战、二战、现代战争为主。

  今年,“兵人”们的造型不再局限于现代战争或美国大片,而是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取材于《三国演义》、《西游记》的“兵人”就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些系列的“兵人”以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为基本素材,在细节设计上匠心独运。比如张飞的盔甲,精美而又张力十足,与人物性格相得益彰。“豹头环眼的猛张飞,足以用震撼来形容。”一位年轻人由衷地赞叹着。

  其实,好的玩具设计离不开造型、工艺,但更离不开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中国娃娃的悄然变化,正是从普通商品向文化产品的一种转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给“中国娃娃”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提供了一个个饱满的故事背景。讲好中国故事,焕发文化魅力,才能让“中国娃娃”跟孩子们更有亲和力。

  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