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旅游消费券的“快乐”与“烦恼”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媒体评论:旅游消费券的“快乐”与“烦恼”
2009年05月05日 09: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旅游消费券在诞生伊始,就以其独特的方式、新颖的形式引来各界纷纷叫好。在它的带动下,杭州的清明小长假旅游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面对接下来的“五一”、端午等一系列小长假出游高峰,北京、山西、四川等地也纷纷打出“旅游券”牌,期待原本低迷的旅游市场重现活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旅游消费券也遭遇着“快乐”与“烦恼”。这一被普遍看好的新政,对于刺激旅游消费究竟能产生怎样的实质意义?

  快乐:“小杠杆”撬动“大消费”

  今年以来,杭州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猛增,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区游人如织;宾馆饭店、旅游车辆的出租率猛增,周末甚至出现一房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文艺演出不断加演……杭州旅游市场似乎“春回大地”。

  “杭州一季度的吸引游客量已经排在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这和杭州多年的积淀有关,而旅游消费券的强势促销则是导火索”,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分析说,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国际经济走出阴霾的标志性产业,而在旅游业冲破金融危机阴霾的过程中,旅游消费券犹如一把“小杠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根据杭州市旅委对杭州旅游消费券发放使用的专项调查,有82.62%的受调查人员表示旅游消费券促使持券人有来杭旅游的念头,持券游客手中每张10元的杭州旅游消费券拉动了289.45元的在杭消费。”杭州市旅委王信章副主任告诉记者,2009年一季度,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122.5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9.34亿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投入1美元,就可拉动相关产业增收4.3美元。这些数字对于目前亟须扩大内需的国民经济而言,让人心动。”

  烦恼:消费券不能承受之“重”

  以杭州发放旅游消费券为发端,随后,北京、山西、四川等地也纷纷投身发放旅游消费券的洪流。从旅游消费券发放开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赋予了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使命”。然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并不轻松。在国内旅游消费券、优惠券如“天女散花”般飘洒的背后,深层次问题应运而生。

  近日,大众点评网在其网站上针对554名消费者进行了一项消费券体验调查,并发布了此次调查数据。调查显示,41%的消费者认为消费券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使用门槛高,不够实惠”,29%的消费者认为是“指定商户消费,优惠难落实”,16%的消费者认为是“申领不方便”。网友反映的其他消费券问题还包括“有效期较短”“政府消费券和商家促销券充斥市场,难以分辨”“纸质消费券携带麻烦”等,还有20%受调查消费者认为“消费券都是噱头大于实用”。

  据了解,目前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大多设置有消费指定商户和最低消费额限制。不少网友呼吁,与其动用这么多公共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券,还不如直接推出景区门票集体打折等“短、平、快”促销方式,因为争抢旅游消费券的不见得是真正要出游的,而到景区购买门票的才是真正的消费者。

  “旅游券”模式能否可持续

  毋庸置疑,从理论上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把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作为新的“扩内需”手段,有其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但发放旅游消费券,这种模式能否实现可持续?

  浙江工业大学王治平教授认为,目前的旅游消费券设计并不是长远之计,而且从发行来看,也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他说:“目前的旅游消费券还都是以一个地区或一个省为单位发放,虽然灵活性比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调研和对市场的分析,往往是一阵风发行完了,无法确定究竟能产生多少市场调动效应。”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仅凭一纸旅游消费券,要想拉动整个旅游市场甚至其他行业的消费,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发放消费券,短时间内能让大量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转化成消费,在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拉动内需作用,但从长远看,消费券能否被市民长期使用还有待市场的检验。(记者段菁菁)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