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什么让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
2009年06月01日 08: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什么让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而有些家庭大战却没有缓和。太多的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教育了!”太多的孩子抱怨:“父母根本就不理解我。”明明是最亲近的人,为什么他们难以走进彼此的心灵?日前,记者走进山东潍坊市“亲子共成长”工程活动家庭教育专家农村行活动现场一探究竟。

  -家教讲座现场,妈妈孩子很陌生

  从5月23日到24日,一项名为“亲子共成长”工程在山东省潍坊市的120个村镇进行。

  30名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和知名母亲进行了家庭教育讲座,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流动儿童家长、普通儿童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难题。

  在安丘柘山镇老子文化广场举行的以“留守儿童呼唤妈妈”的主题活动,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几千名学生和家长参加。当几十名留守儿童上台齐声呼唤妈妈回家时,现场的家长们抱着自己的孩子泪流满面。

  去年春节回到家的阿萍哭得异常伤心,因为8岁的儿子对她根本就不在乎。“孩子1岁那年我就跟着丈夫出去打工,一直托付给奶奶抚养。”阿萍哽咽着说,“在外打工非常辛劳,本以为为孩子未来多攒钱,但孩子根本就不理解,听着专家们的报告我明白了教育孩子比挣钱更重要。”记者发现,现场的许多家长和孩子虽然挨着坐,但互相交流的并不多,等主持人提议互相拥抱一下,家长和孩子才突然都哭着拥抱成一团。

  据悉,安丘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10万,其中父母双外出造成的留守儿童有2074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的危险。”安丘市基教科科长杨明武说,“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留守儿童呼唤母亲活动,尽管可能不多,但对孩子成长有利,所以能叫回一个算一个,目前有900多名外出务工母亲自发回归。”

  -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做了许多伤害孩子的事

  什么让妈妈和孩子成了陌生人?在“亲子共成长”家长课堂上,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金琰这样反问妈妈:孩子的世界,您了解吗?孩子的需要,您满足了吗?您的期望,孩子能承受得住吗?

  “孩子的内心世界,做母亲的到底了解多少?”金琰说,这个问题恐怕很多家长都回答不上来,原因主要是家长不认为孩子有内心世界,认为给吃给穿就是爱,就行了,所以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信,听到孩子的心里话时都非常震惊地说,“孩子还有这么多心思,真没想到!”

  金琰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妈妈看到孩子正蹲在马路边上用小棍拨弄蚂蚁。妈妈对孩子说:“干什么呢?尽干一些没用的事。”孩子扬起小脸对妈妈说:“我看看蚂蚁在干什么,它们好像在进行歌唱比赛。”妈妈不屑一顾地对孩子说:“你就瞎说八道吧,蚂蚁会唱什么歌呀?”孩子显得很不高兴,他在心里想:“你又不蹲下来听,你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因为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尤其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家长做了太多伤害孩子的事情。”金琰说,当孩子蹲在垃圾桶旁凝神观察的时候、当孩子努力把沙坑灌满水的时候、当孩子把电灯开关反复按动几十次的时候、当孩子在雪白的墙壁上涂鸦的时候、当孩子试图向电源插座中插入一根牙签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迷恋网络的时候、当孩子过早陷入两性感情的时候……我们家长都干了什么?我们不是帮助孩子一起探索他未知的世界,不是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而是断然呵斥孩子“不许乱动!”“不许乱摸!”“你给我老实点!”“不许上网!”“不许恋爱!”

  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孩子犯错误,我们不允许孩子走弯路,我们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们所做的一切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吗?我们注意到孩子智力和心理的协调发展了吗?孩子有犯错误走弯路的权利,孩子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积累成功、在走弯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就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世界,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大量占据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无情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懒于动手懒于思考,变得浮躁逆反、变得无能退缩、变得毫无责任心,可到头来我们做家长的却在抱怨孩子不懂事!”金琰说,“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去看孩子,你永远也看不懂孩子。我们只有蹲下来,了解孩子的世界,我们才可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更需要的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爸爸妈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这才是他们的内心深处真正所需要的。目前,有太多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和孩子在一起,即使和孩子待在一起,也难以和孩子进行好的沟通,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是不同的,现在家庭中,总的说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都有些偏高。对于学习好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一直能把好成绩保持下去;成绩中等的,希望他再加把劲,表现得再好一些;要是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天天盼着,哪怕是再进步一个名次也很高兴。总之,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厚重的希望,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期望值过高,首先会在家长的心理上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这种反差会让家长迷失方向,甚至会带来非常惨痛的教训。”金琰举例说,一位妈妈在电话中向她哭诉,她的女儿从上学第一天起,她就严格管教,完不成作业就打骂,学习上稍有松懈就批评,可孩子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呢,学习不仅越来越差,眼神也越来越空洞,看妈妈的眼神都充满了敌意。

  -专家多个建议消除亲子关系的陌生感

  过去有些人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不用学习,人人都会。但是金琰却指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生来就知道怎么爱孩子、如何做好父母。母亲只是本能地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要会爱,要懂得怎样去爱。有的时候,母亲没有智慧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爱孩子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哪里来?惟有不断地学习!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应该首先成为这样的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刚说,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母亲。做母亲的都知道,孩子跟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家庭往往是女人的管辖区。孩子要获得任何东西都要经过母亲的批准,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自己的母亲。所以,在家庭中,母亲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林春研究员指出,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自己的孩子。“孩子不是别人孩子的复制品,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因素各不相同,后天的生活与成长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孩子之间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林春说,“其实,每一种个性的孩子都有着成功的可能,家长只有接纳孩子,承认孩子间的差异,积极地去发掘和利用孩子的特长,才能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能量,使孩子能够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从而使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换个眼光看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多鼓励少责备,让孩子始终充满自信。”曾经荣获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的沈利萍说,“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认与表扬,父母积极的鼓励多了,自然可以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假以时日他自然会给你一个惊喜。”

  金琰建议家长,多用耳朵少用嘴,用心听孩子说话,避免对孩子的无谓唠叨。“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还很小,他能懂得什么,所以,很多家长根本不用心听孩子说话,甚至从心理上忽略孩子的存在。在家长不停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心理惰性和行为惰性,一件事情你不叫上十次八次,孩子压根就不会去做,于是家长就只好再唠叨不休,形成了一种教育效果低下的恶性循环。”

  教育专家们还指出,父母不要替孩子包办代替一切,孩子的行为必须要孩子自己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渐地发展到对家庭、对父母、对社会负责。母亲要懂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要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行也要发展,这就需要父母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

【编辑:陈薇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