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火锅”称至味?安岳石刻麻辣鲜香绝天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石刻火锅”称至味?安岳石刻麻辣鲜香绝天下
2009年08月11日 13: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美无声 那剑卿 摄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窃以为,旅游如品食馔,食材不一,风味各别。云南丽江、桂林阳朔、江苏周庄……这些从商业旅游开发流水线上迤逦而来的小资景区,如同比比皆是的上岛咖啡,标准化产销的消费感,已经不再能给我的旅游神经带来新异的触动。

  旅游味蕾对商业咖啡已经审美疲劳,也许巴蜀风味的火锅能提振一把,这个感觉,四川安岳石刻给我了。

  根据现存题记,安岳石刻始创于南北朝,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它们播布于川中腹地、成渝古道要冲,规模宏大,仅摩崖石刻造像就有10万余尊,如将安岳所有石刻造像依次排列,其长可达近二十里…… 其中绝大部分石刻雕造于中国石窟艺术由北向南发展的高峰时期,即唐、五代、北宋,属中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作品,造像风格除魏晋风骨外,大多为唐宋遗风,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艺术价值极其可观。由于安岳石刻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文化部命其名曰“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

  安岳石刻经典之作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最值得一提的是安岳人的独创意识,对宗教石刻仪轨屡有大胆突破。赏之,如品巴蜀火锅,麻辣鲜香,别具风味。

  卧佛院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卧佛全长23米,肩宽3.1米,头长3米,为目前世界上全身侧卧佛之最,也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于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以前刻造在离地7米的悬崖壁间。最令我激赏的是,它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突破了佛经关于雕刻卧佛要“首北枕手右胁而卧”的规定,采取了头东脚西、两手平放在侧而卧的雕刻设计,这是对宗教造像仪轨的大胆改革创新,新颖之气耀人眼目。

  北宋珍品毗卢洞紫竹观音石刻同样因气质新颖、设计奇绝而倍显鲜辣。造像高3米,左手下撑,右足下跷,以侧身跷足的姿势潇洒悬坐离地3米的峭壁莲台。由于充分利用地形山势采用半镂雕手法,造像悬坐着的身体并非全是浮雕,手臂、五指、荷叶和细小巾带镂空精雕,莲台和足踏莲蕊间都镂刻出大量空间,以肩搭披巾连接,减轻了巨石重量,又给人以和谐美感,美学、力学和视觉原理的结合运用简直无懈可击,从任何角度观赏均能获得极佳的审美效果。最令人叫绝的是,她袒胸跷足的潇洒模样,大胆突破了观音造像一贯正襟危坐的庄严宗教仪轨,跳出外来佛、菩萨的犍陀罗式造像窠臼,不仅集东方女性美于一身,而且散发出浓浓的四川地方风情,俨然一个妙龄美貌、爽朗明快的麻辣川妹子。她刻造于公元930年,正是安岳石刻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时期,“媚态观音”恰秉风气之先。人们称之为“东方维纳斯”。

  其他地方的西方三圣合龛为一,而圆觉洞却是分龛雕刻,这又是安岳石刻的独特之处。其中大势至菩萨手执重达百斤的莲花花蕾却千年不坠,因为古代工匠镂空了手和花蕾、花枝的空间,将其重力巧巧承受于袈裟;茗山寺的石刻文殊师利菩萨左手前伸1.5米,手中托的经书重达500公斤,仅以接地袈裟为支撑,也亦历千年而不坠。安岳巧思,略见一斑。

  千佛寨摩崖造像分布南北两岩,周长约1000米,有造像3061尊,是安岳石刻单处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向有“雕刻艺术陈列馆”之称。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56号窟的“高冠观音”造像,具典型的盛唐石刻风韵,头戴镂空花冠,胸饰璎珞,体态略呈“S”型,腰身轻拧,双眸微阖,一抹微笑若有若无,体型上有极其曼妙的曲线美,气质上则有人将其称为“东方蒙娜丽莎”。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这是他所见到的最美的唐代观音造像。这一份美,缘于安岳古工匠创造性地将人间少女的动感身姿融合而入宗教造型,美就有了生活性、贴近性和突破性,跳出平庸,直指人心。

   千山有石千山佛。作为蜀中三秀(安岳石秀、眉山水秀、阆中山秀)之一,安岳的石刻造像蔚为泱泱大观,不仅新颖扑面,充满川味特色,而且巧思处处,宛似巴蜀火锅涮料,令人目不暇接,大快朵颐。如能谋得半月闲暇,按图索骥,把安岳石刻线路走遍,应是一道雕刻艺术的饕餮大宴吧?石刻火锅,于斯为盛矣。

  人生中令人垂涎的旅行能有多少呢?走吧。(那剑卿 文并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