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防哮喘多注意 喝酒会引发哮喘发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冬防哮喘多注意 喝酒会引发哮喘发作
2009年11月12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哮喘了,别喝酒

  喝酒会引发哮喘发作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据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000万哮喘病患者,其发病率正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般认为酗酒对人体有害,而饮少量低度酒对身体可能有些好处。但专家认为,对哮喘患者来说,不论饮酒的量多少以及酒精度数高低,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在新近一项调查中,53名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有30人反映在饮酒后哮喘发作,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调查同时发现,给哮喘患者饮烈性酒时,可引起患者立即发病;在饮低度酒时,哮喘患者也出现明显的呼吸阻力增加。这是由于酒的蒸气刺激气管表面的接受刺激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造成的。由此可见,饮酒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

  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的人,常咳嗽、痰多,夜间及早晨有加重现象,影响睡眠。有些人(特别是老人)习惯在睡前饮一杯酒,希望起一点催眠作用,其实这是有很大危险的。因为哮喘病人肺的通气功能本来就不好,睡前喝酒会扰乱睡眠中的呼吸,会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等,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哮喘病人,尤其是肺功能不全者,切忌睡前饮酒。

  正是哮喘多发时

  冬季是哮喘发病最高的季节。寒冷降低了呼吸道的生理机能,是诱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天气寒冷干燥,常有冷空气入侵。某些哮喘患者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调节功能较差,因此一到冬季就会发作。

  哮喘是一种临床症候群,主要的症状包括呼吸短促、哮鸣及咳嗽。当气管和肺部组织暴露在多种过敏原下,局部的发炎细胞起而对抗并分泌出介质,产生对肺部的伤害,一旦受到另一种刺激包括运动或吸入冷空气、上呼吸道感染等等,就会产生哮喘症状。

  冬防哮喘注意啥

  1)防止感冒。在天气变化或寒冷时,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风寒,淋雨雪。要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衣服不宜过紧,最好穿用光滑、柔软、平整的纯棉织品。外出注意戴口罩。对流感疫苗不过敏者,可注射流感疫苗。

  2)适当锻炼。哮喘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散步及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步行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步行,同时缓慢地呼气。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地吸气,用口呼气时作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3)饮食调养。饮食应既清淡又富有营养,不吃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厚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如萝卜、丝瓜和梨、香蕉、枇杷等。保持每日大便通畅。

  4)注意补钙。钙具有抗过敏功能,哮喘病人可多吃些含钙高的食品。但用海产品补钙时,要注意防过敏。

  5)多饮水。哮喘病人多喝水非常重要,喝水不仅补充了水分,而且还可以稀释痰液。

  6)少吃多餐。进食不要过饱,要少食多餐,不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7)练习有效地咳嗽、咯痰。有效咳嗽的方法: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有效排痰的方法: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咳出。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哮喘病人背不得

  哮喘病人发作时,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大汗淋漓,口唇及指(趾)端发绀。这时病人全身极度缺氧,呼吸肌最大限度地工作。此时如果背病人,会压迫胸腹部,限制了胸腹式呼吸,加重了全身缺氧,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时可致使患者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

  哮喘发作时,应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取坐位或半卧位,解开领扣,松开裤带,避免胸腹受压和不必要的搬动。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患者若原有心脏病史,可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片1-2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尽快脱离过敏原,有气管扩张气雾剂应立即让患者吸入2-3次。一旦心跳呼吸停止,应尽早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哮喘严重时,需肌注或静脉给药,同时吸氧。病情稳定后在医务人员护送下,用担架或靠背椅保持病人坐位,安全送到医院。(本专稿为酒之园提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