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同学有私车接送 9岁女孩向妈妈“借钱买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羡慕同学有私车接送 9岁女孩向妈妈“借钱买车”
2009年12月10日 07:38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用金钱激励孩子勤劳,方法可行,但要慎用并把握好度

  前天下午,南岸区崔家兰的女儿哭着对妈妈说:“妈妈,你借钱给我,我要买辆小车。等我长大了,我会用劳动挣的钱还你。”崔家兰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

  女儿:向妈妈“借钱买车”

  女儿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请求?经询问,女儿说出实情。

  崔家兰家住弹子石惠工村社区,9岁的女儿在弹子石小学读书。前日下午,下小雨,女儿考试完后出校门,与班上同学到路边等公交车回家,几个人冷得直打哆嗦。此时,同学小胖刚出校门,被他父亲开小车接走,让女儿和几位同学羡慕不已。回家后,女儿开口就向崔家兰“借钱”,说要买车。

  女儿哭诉,小胖在班上成绩最差,因家里有钱,每天上学由父亲开车接送。自己成绩虽好,每天却要挤公交车……

  妈妈:拿钱奖励女儿做家务

  崔家兰在解放碑金鹰女人街做服装生意,一直信奉“要勤劳肯干,愿望才能实现”的人生格言。

  为让女儿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女儿5岁时,她将家务标出价格:洗个碗5毛、叠次被子1元、扫次地1元、洗次袜子5毛……女儿每做完一样,她立即付钱,以此激励娃娃。

  女儿拿着做家务换来的钱后,喜欢去买自己喜欢的食品、玩具等。女儿7岁时,在玩具店看见一辆价值100多元的摇控车,哭闹着要崔家兰买。未达目的后,女儿第一次向崔家兰“借”钱,并称假期做家务抵“债”。那个假期,女儿信守承诺,天天洗碗扫地,直到把钱凑齐。此后,女儿以此方式,买了好几样价格不菲的玩具。

  这样的结果,让崔家兰颇为自得。她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成功,便经常向同行和好友推荐。“没想到,她胃口越来越大,竟向我借钱买车。”

  惠工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陈玉兰说,她曾提醒过崔家兰,用金钱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度,但崔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不错”。听说崔的女儿要“借”钱买车,陈玉兰觉得“这就是金钱教育的直接结果”。

  女儿要“借”钱买车,也让崔家兰觉得是金钱教育的误导。昨日,她打进本报热线,希望热心读者能为她支招:“用什么方法教育娃娃最好?” 记者 向军

  金钱激励孩子没什么不好,能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标价让孩子洗碗、扫地、叠被子,能让孩子明白,想得到就要靠劳动换取。孩子拿报酬,是对其劳动的认可和肯定,可杜绝孩子动辄向父母伸手和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孩子用劳动换取零用钱,生存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比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学毕业了还不会洗衣煮饭的娃娃,好得太多。

  让孩子洗碗、扫地、叠被子等,养好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不应该用金钱来刺激。否则,会让孩子养成事事讲钱,不见钱不办事的坏习惯。如果孩子成人后,办啥事都用金钱衡量,就会成为办事收礼、批条吃回扣等腐败行为的孳生源。

  除了金钱激励,还有其它更健康、合适的方式,比如精神鼓励:完成一项家务奖励一次游玩机会等。

  用金钱激励孩子养成勤劳习惯,方法可行,但要慎用,要把握好度。

  孩子因年龄小,对事物的识别能力低,要求家长循循善诱,在培养孩子学会用劳动挣钱的同时,更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崔家兰“借”钱满足孩子对物质的愿望,再让孩子打工还钱的消费观念,应及时扭转。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条件,让孩子先学会挣钱,再学会怎么管钱,最后学会如何花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