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节日里的民间表达(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生活新闻
    传统中国节日里的民间表达(图)
2010年06月09日 10:1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湖北黄石市西塞神舟会在端午期间举行的送龙舟仪式。资料图片

  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批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端午节”包括湖北黄石的“西塞神舟会”、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汨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的“苏州端午习俗”4部分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端午节习俗的所有活动。

  在西塞山区政府宣传处工作人员看来,端午节“尽管有传统的中断,但群众基础很好,人们需要这个节日。”民间自发的筹备组,将本地的端午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每一个环节都有延续千年的规矩,每一个步骤都表达生活于斯的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和对自己的祝福。

  但是,在中国更广大的地区,很多人其实已经很久不过这个节了。所以会有民俗学者说,中国人已经不会过端午节了。过端午节,不仅仅是吃个粽子,也不仅仅只有龙舟竞赛,更不只限于“祭祀屈原”这一种说法。韩国江原道的江陵端午祭、日本的男孩节,都是用仪式来表达自己。

  在传统的中国节日里,我们也需要表达自己。

  传统端午现场

  西塞神舟会 40天演绎中国绝无仅有的大端午

  “2500多年前的农历初五午,雨还在下个不停,为了逃避战乱,人们已经走了一夜,疲惫不堪,坐在一起,想起前途未卜。这时,雨突然停了,天空变得亮堂起来。其中的长者看到阳光高照,振臂高呼:‘快!端出午餐,我们来一起庆贺。’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没带粮食,就端来太阳和大家一起享用吧!’后来,人们就把五月初五端出来的午餐,叫做‘端午’,也叫做‘端阳’、‘瑞阳’等。”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政府宣传处皮咏龙先讲了一个关于端午的故事。

  传说讲的就是西塞山脚下的道士洑古镇,多年研究端午西塞神舟会的皮咏龙介绍,“我们过的是大端午,从农历四月初八扎制神舟开始,经过神舟点光、拜斗、巡游、蜡祀等诸多仪节后,到五月十八送神舟登江,整个活动都是围绕这艘龙形神舟来进行,和一般的龙舟竞赛不一样,我们的龙舟是道具。这在中国端午节习俗中是绝无仅有的。”

  道士洑的民间智慧

  皮咏龙说,西塞山的古人选在农历五月十八送神舟,也蕴含了丰厚的智慧。道士洑民间盛传:十八日神舟出宫天要下阵雨,午时神舟下水后天放晴,意为龙舟下水昭告风调雨顺,如果这日没雨,则此年定是灾年。

  参加数次神舟会后的人们会发现,当天天气真如道士洑民间盛传的那样。这也不奇怪,这其实是一种有规律性的现象。根据古代的历法推断,道士洑地区的大端午习俗正好符合夏至节。民俗研究者王昕说,“农历五月也被称为‘恶月’,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一般认为夏至阳气达到极盛,阴气开始回升,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古代在阴阳不调的节气经常举行各种驱邪和祭祀活动,以祈求阴阳调和。”过去楚地也有过大端午的习俗,但大多已经名存实亡,唯独道士洑民间在夏至节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的习俗被保留下来。

  “群众基础太厚”

  皮咏龙相信即使是在工业化夹击的现代,西塞神舟会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味道。“历时40天的西塞神舟会,最精彩的莫过于农历五月十八的送神舟登江仪式。这一天,万人空巷,观者如潮,七乡八邻的人们蜂拥前来一睹神舟的风采,更重要的是来祭拜神舟,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道士洑镇是黄石历史最久的古镇,也是个重要的古战场,所以端午节更多的是用于祈福。

  皮咏龙说,历史上本来有制作储存神舟的神龙宫,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但是群众基础太厚,(上世纪)80年代又恢复了。”当时村里面有一个仓库,暂时作为场地,最近花了5万元,在仓库的基础上重建了“神龙宫”。

  对于生活在西塞山的皮咏龙来看,神舟会“现在有五六万人参加,非常有趣,是原生态的,不用担心安全,群众需要这种文化,以前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比春节还要热闹。”据介绍,本来西塞神舟会期间,还有各种活动,例如“牡丹花会”、“龙灯会”、“赛诗会”,据说赛诗会的传统就来自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现在,一些传统已经断裂,但是龙舟会保留了下来,在西塞山当地,民间有个筹办组,神舟会有条不紊地推进。到了农历五月十八那天,节日将到达最高潮,长江中游很多居民都慕名而来,“还有国外游客,”皮咏龙记得,韩国江原道的人也来考察过。但是这一切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关系。

  “上面不干涉是最好的保护”

  西塞神舟会与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一同组成“中国端午节”,在去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报道称,三省四地还将联合组织保护和宣传活动,黄石市也将对道士泭村及西塞山地区进行文化修复、保护和建设,以充分保护、挖掘、运用和传播“西塞神舟会”这一传统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咏龙觉得,“说保护,大多都是口头上的,领导是口头上的,下面的人也是口头上的。但是上面不干涉,也许就是最好的保护。毕竟这项活动的群众基础很好。但现实问题也不少,例如神舟制作的传承人很尴尬,要出去务农务工”。

参与互动(0)
【编辑:张艳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