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领导干部上讲台:想要出彩需三个“放下”

2015年08月17日 07:36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

张浩/漫画

  ■本期话题:近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各省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保证高校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

  ■话题预告:据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规定其机关公务员及直属单位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领取评审费、论证费、鉴定费等报酬。该举措出台后,网友围绕如何规范公务员“赚外快”展开热议。对此,您怎么看?

  讲得精彩须从四方面发力

  何其伟

  领导干部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眼界宽,方向明,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工作实践,在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大政策上,在破解青少年思想迷惑上,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领导干部上讲台,更是转变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所以,我们应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叫好! 

  然而,教育灵不灵,要看内容行不行;效果好不好,关键在讲稿。如何让好的政策充分发挥正能量?笔者认为,除了必要的考评约束机制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要选好题。要自觉地深入高校学生群体,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课题。 

  二是要备好课。精心设计讲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例子如何选,包袱如何抖,互动如何搞,等等。另外,在方法手段的运用上也要推陈出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三是要联实际。高校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有主见,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不愿意接受单纯的知识灌输,他们不愿意听一大堆空泛的大道理,更愿意讲课者把理论与具体的改革实际、社会现象、生活问题、百姓的柴米油盐结合起来。只有让理论通俗化,让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心里,走进火热的生活中,理论才容易被人接受。因此,领导干部上讲台必须从实际出发,讲生活不回避矛盾,讲改革不回避失误,讲成就不回避腐败,这样才会获得认同感,才有亲和力。 

  四是要重法理善引导。无论讲什么,都要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就是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并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意识潮流冲击的特殊阶段。给他们讲课,既要讲理想、讲情怀,更要讲法理、讲纪律、讲规则、讲约束。

  “讲什么”比“谁在讲”更重要

  徐清

  在信息社会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高校学子面对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理想与现实强烈反差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普遍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一些大学生信仰淡薄,意志力薄弱,甚至被错误观念误导。在此形势下,要求领导干部为大学生授课,是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的积极探索。 

  然而,近年来,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校园频遇尴尬,已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是“背书、背论述、背要点、背答案”;上课“来了也可以不听”;课堂上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打瞌睡,要么看其他书籍。领导干部走上讲台能否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常态?关键在于领导们讲的东西学生们是否愿意听。 

  早在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多次进高校,与大学生们面对面论形势、讲政策,回答现场提问,推心置腹地谈理想人生,谈励志修身、学以报国,让学子们不仅释疑解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大多普通学子基本无缘走近高级领导干部,所以,高级领导干部走上讲台能够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如果讲课的领导干部没有独到见解和接地气的人生感悟,仅仅照本宣科地读讲稿、无关痛痒地谈时事,思想政治课的尴尬现状恐怕难以得到实质改善。所以说,“讲什么”和“怎么讲”更为重要,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讲什么”和“怎么讲”上做文章。 

  比如,授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在线互动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关注热点、感兴趣的问题,在备课时注意将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生的困惑疑虑结合起来,以领导干部丰富的理论修养、较高的站位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满足学生的理论需求和发展需要;课堂上,按照学生喜欢听、容易懂的方式深入讲解,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风趣新颖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课后,建立评课和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学生问题,增强授课的针对性。一些领导优秀授课实录可放到网络上,和所有求知者共享。

  要想效果好需坚持三个“放下”

  王金勇 袁博

  领导干部给广大高校学生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想取得预期效果,上讲台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三个“放下”。 

  一是要放下“应付了事”的消极心理,追求政策宣讲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高校为青年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在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如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机制不健全、覆盖面不够、督促检查不到位等,个别领导干部身上甚至存在简单应付了事的消极心理态度。对此,应当通过建章立制,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进一步健全完善,使其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成为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新常态现象,大力消除“一阵风就过”“应付应付得了”等消极心态。 

  二是要放下“身段”和“架子”,追求人格平等。应当明确,无论级别多高的领导干部,一旦走上讲台,其身份便发生了变化,领导干部的角色就要暂时退居幕后,要主动淡化行政色彩,放下“官架子”,像一名普通教师那样面对莘莘学子,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气氛,在春风化雨、娓娓道来的课题宣讲中,使广大高校学子收获学识点拨与思想启发,拉近青年学子与党和政府的距离。 

  三是要放下讲稿,追求讲课形式多样。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不仅是改善领导干部集体形象的重要契机,也是对领导干部各方面能力水平的考验。是拿着现成准备好的稿子照本宣科,还是胸有成竹地脱稿授课?是单方面一味地“填鸭”,还是留有充分时间进行现场互动?是使用讲官话、讲客套话的陈旧方式,还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贴近青年学生的“E时代”麻辣语言?这些不仅可以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备课、讲课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哪些党员干部具备真才实学,哪些党员干部不学无术、浑浑噩噩过日子。

  要交流,不要宣讲

  宋涤宇

  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高校学生对国家形势与政策的了解渠道是多样的,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高校学生往往缺乏甄别能力。基于此,由领导干部上讲台,宣讲形势与政策,不失为“正视听”的一个好办法。但是,领导干部不能简单地发布信息,如果没有“干货”支撑,很难让高校学生发自内心地信服。 

  要想上好这堂课,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习西方政客的“路演”能力,在脱稿的情况下也讲得出“真货”,还要放下身段,和学子们“零距离”交流,增强互动。有的领导干部一遇到公众场合讲话,就照念秘书撰写的文稿;有的领导干部习惯在主席台上挥斥方遒,而下属们噤若寒蝉。这样的领导干部走上高校讲台,非但不能有效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可能成为学子们的谈资笑柄。 

  领导干部除了要注意“怎么讲”之外,还要在“讲什么”方面下功夫。笔者认为,不妨多讲讲困境。当然,领导干部也要谈业绩,要让大学生们了解党和政府为人民、为国家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更要讲困境。因为,新常态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身处“象牙塔”的高校学生只有充分全面认识了当前国情,才能增强甄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在短短数小时的课堂上,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子们平时很少听到、看到、想到的发展困境上,让这部分容易滋生谣言、产生疑惑的话题,成为领导干部和学生平等交流的纽带,由此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与政府和衷共济的信心、勇气。

【编辑:王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