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励志,提升留学“免疫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另类励志,提升留学“免疫力”

2010年07月27日 14: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家儿子曾是个心性恬淡、没太大追求的小孩。他早期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妈妈一个月赚七千块,他长大能赚九千或一万,就知足了。当然,小孩不会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在普通中学里,小孩的家境都差不多,父母的职业多是医生、公务员、教师、律师、报社编辑之类,现在学校里的情况可大不相同了,同学家里的背景比较复杂,当老板的居多。而且,很简单的行当(如餐饮、娱乐、建筑),却是挺牛的老板。

  这一点让小孩很想不通。开个饭店也能身家千万?卖个砖头石头也能开宝马奔驰?

  还有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以前学生的父母学历都是博士硕士,却只是个工薪族,一个月赚几千块;而现在孩子的父母不见得有很高学历,却有博士硕士为他打工。“可见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是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能力。”

  他的这个想法断断续续反馈到我这里之后,我严肃地更正说:学历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更重要!以前靠机遇可以赚到钱,以后低技术含量的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弱,没有起码的学识,开拓事业将越来越不可能。

  这个学校的学生,有的游历过十几个国家,在不同国家的学校读过书;有的学习成绩一般,却在课余时间开着寿司店、时尚屋。进入预科学习阶段之后,同学中间选择的多样性充分显现,有因成绩好转到欧美等地读书的,有成绩一般家长给了启动基金创业的,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背景,让小孩在见识国外的纷繁世界之前有了一个预习。

  班上有个香港来的学生,成绩不错,为人谦恭,大家对他印象都很好。有一天,宿舍里同学的手机不见了,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谁会做出这等事。等到学校的安保人员上来,不由分说带那香港同学进了房间,从他宿舍的天花板上把手机找了出来。他默认了。

  我家小孩跟我说:“妈妈,我们都以为香港人很有钱,文明程度高,其实不一定。香港人生活压力很大,不少人挺穷的。”

  唉,也算是开了眼界,不会盲目崇洋媚外了。

  我的一个女友,千辛万苦把女儿送到澳洲读书,女儿去了之后,老是打电话过来哭诉:“听不懂,不习惯,想家。”她的心都要碎了,说:“孩子,咱们不读了,回来吧。”女儿哭着说:“你花了那么多钱送我出国,回去怎么交代啊。”她跟我说,那也得回来,不然女儿崩溃了怎么办,成不成才不要紧,先保住命吧。

  我也听说不少孩子不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可是由于父母花了大把的银子,甚至借钱送他们留学,所以孩子压力大,不敢提出回国,在国外痛苦地生存着。不少孩子用谎话应付父母,不敢说真实的想法。

  我认为这就是没有过渡的后果。从海水里跳到河水里,环境的变化猝不及防,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的。

  小孩最好的朋友是北方一家企业主的儿子。父亲离了婚,无暇管儿子,就在附近买了所房子,送小孩进了寄宿学校。有时候小孩周末不回家,说去陪好友,“他没一个家人,好可怜。”俩小孩一起在那所房子里做饭聊天。我问小孩做不做家务,小孩说,去别人家,当然要做啦。

  “那么,你出不出钱呢?”

  “我会买些饮料水果什么的,不能白吃饭吧。”

  人情往来的学问,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非一般的学校里,得到了锻炼。至他十六岁出国时,已能独立处理一切,不用我们接送和安排,相关事宜他自己全部搞掂。 (孙二娘)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