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学新生面临新生活:懂得感恩 真诚交友会有收获

2011年09月15日 14:2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底是北美高校开学的日子。各大学校中最早行动起来的组织往往是“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他们要为接机和安顿新生大忙特忙一阵。然后是国际学生办公室要提前组织的“新生入学指导”。此外,北美留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上,也会如期出现有关接新生的讨论。

  今年的新一轮留学潮,给我们这些“老生”带来了很多震惊:在一些大学,来自中国的新生以近千计算;有大学租用5辆大巴到机场接中国学生,结果还不够用;本人所在的学校附近有一家自助中餐馆,如今完全成了中国新生的“食堂”……借着新生的光,学校为此要热闹一阵。

  等一切入学活动结束后,同学就该进入课堂,开始少则一年、多则七八年的求学生活。十几年前,笔者也是从新生一路下来,如今留在学校教书,很愿意给国内的新生们一点参考与建议。

  国内职场竞争搬到北美,遭遇第二代华裔申请者

  由于北美经济不景气,在短期内也看不到强势回升的态势,新同学们一进校就必须为毕业后的出路做准备:是求职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实事求是地说,这两个选择目前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

  根据美国法律,外国人在美国合法工作必须申请工作签证。签证是有名额限制的,最近两年开放的名额约为6.5万人/年。四五年前,由于申请的人太多,也就是外国人找到工作的人很多,移民局要进行抽签。笔者的同学就有拿到工作机会,但因为抽签不中而不能工作的。可惜这种情况在前年改变了,移民局收到的申请达不到额度,也就是外国人找到工作职位大大减少,2009和2010年的配额都是用到了年底,今年的情况也如此。

  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人数会大大增加。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09-2010年,来自中国的留美学生增加了30%,在校人数已达12万人。职场上,老留学生总结出一个规律:对刚毕业的国际学生而言,你的竞争对手往往也是国际学生。一定程度上,留学不过是将国内激烈的职场竞争“搬家”到了北美。以过去比较好找工作的会计、统计等专业为例,最近两年也出现了找工难的现象。

  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他们会遇到新的竞争者——第二代华裔申请者。据笔者观察,大多数七八十年代来北美的留学生子女,已经先后进入大学和研究生年龄。他们大多来自“高知”家庭,在北美接受了全套中小学教育,语言文化没有问题,同时由于中国父母重视教育,数理化基本功也很扎实,在申请上会占很多优势。而目前北美很多好学校和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并没有增加,因此国内学生继续深造的申请难度相应增加了。

  慢慢积累社会关系,懂得感恩很重要

  每个时期的留学生都会面对新的挑战,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优势。笔者接触的留学新生们比以往更开放,更国际化,语言能力也更出色。这些优势会帮助你们克服新困难。不过作为“老生”,再跟国内的孩子们分享一些笔者多年摸索出来的门道,以便大家更好地适应国外学习生活。

  首先,同学们最好明确毕业后的目标。有了目标,你就可以去发现甚至创造机会。如果你想毕业后继续深造,那么你最好尽快找位教授,跟着做研究。不要以为你还没学什么专业知识,教授就不会理睬你的请求。实际上,做研究有很多基本工作,比如理工和生物方面的实验,文科和商科的数据输入和处理,资料复印等,都不需要深奥的专业知识。又如果你有一技之长,比如擅长微软的EXCEL软件、制作网页、管理网站等,都会受到教授的亲睐。

  笔者自己做老师的经验是,对那些主动要求做研究的学生很难有理由拒绝。争取到这样的机会不仅可以增加简历的“亮点”,拿到更有说服力的推荐信,而且你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喜欢和适合做学术研究。

  其次,如果你准备毕业后就业,那么一定要利用好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校友回校宣讲,外请的公司高层讲座等。参加前利用网络做些功课,争取当堂提问,事后再单独和外请演讲人接触。笔者认识一位留学生,他在学校举办的一次讲座中,与外请的一位500强公司高层单独聊了几句,并索要了名片,在找工作时,该学生直接发了求职信到那位高管的邮箱,结果还真拿到工作机会。当然,这样的“好事”并不都会成功,但你不去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再次,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一人在外,你的社会关系网是自己慢慢建立起来的。从在校的生活、学习到日后找工作、换工作、合作研究等等,都需要朋友同学的支持。朋友的一个信息,一个建议能起到很大作用。有位朋友告诉笔者,他们公司有次招人,他看到一封邮件是一位并不熟悉、但人缘很好的师弟发来的,不过简历用的是高版本的WORD格式,公司的电脑无法打开,于是顺手发了封邮件,告诉那位师弟转换成低版本的格式。事后,那位师弟感激不已,说如果没有那封邮件提醒,自己到底输在哪里都不知道。

  最后,要注意日常琐事和细节,懂得感恩。当年笔者刚来时,一位中国教授曾提醒我,在学校的公开场合最好说英语,当时我还太不理解。现在意识到,这是职场和学校的不成文规则,很多人会对身边的“另类”谈话感到不舒服。因为如果你们会说英语,却在某些场合用其他语言交谈,这可能对在场其他听不懂该语言的人是一种冒犯。

  对别人提供的帮助一定要心存感激。每年都会听到个别新生让人失望的言行,例如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要求,对事先谈好的租房买车约定随意反悔,甚至对老生接机的旧车品头论足等等。

  要知道,留学不仅是为了一张文凭,它能教会你很多东西。在此期间,如果你真诚待人,会结识一些师长、朋友,他们的帮助会让你少走弯路。(艾舞 作者目前在北美一所高校担任助理教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