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悉尼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一本”成绩或可就读(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1日 14:1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三个思考

  1.悉尼大学为何承认高考成绩?

  标准化高考制度

  国际认可度增强

  “越来越多的境外高校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这是对国内高考制度公平性和严格性的认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说,悉尼大学的做法可以反映出:国内高考在国际上已有相当高的声誉,得到国外高校的承认。张敏强说,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标准化考试,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以来,其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在提高。

  资深的澳大利亚留学中介章峰也谈到,以往中国高中生必须修读预科才能读澳大利亚的本科,也是由于澳大利亚高校对中国的高中教育制度不太了解,也存在不太相信的心理。章峰了解到,近些年来,澳大利亚一些大学、特别是悉尼大学对中国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的结果加深了其对中国高中教育的认识和信心。“我认为,悉尼大学开了这个头,之后很可能有更多澳大利亚顶级大学加入。”

  广东金融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吴斌表示,乐见悉尼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这可以使中国学生选择空间增大,目标更为多元化。此举会部分触动国内高校,使其更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2.生源争夺战进入国际化时代?

  经济利益在推动

  内地高校心不慌

  在张敏强看来,悉尼大学承认高考成绩,也是在争夺生源和生源背后的经济利益。“不仅是澳大利亚,美国近期也大幅放开签证政策。这些都是争夺中国生源的措施。”张敏强分析,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比以前有钱;另一方面,中国的家长也愿意送孩子到国外读书。“人家承认我们的高考分数,不要看成是别人给我们面子,是因为我们在经济上和教育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有网友认为,悉尼大学承认高考成绩,并明确列出标准,是“直接到家里来抢人”。这是否会对国内高校的招生带来重大冲击?记者采访了广州本地几所高校的招办负责人。“悉尼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人数比较少,与中国高考生的人数相比,可以说实在太少。它的招生政策调整,还不至于对国内高校的高考录取产生影响。”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陈德权说。

  陈德权进一步分析:到外国读书,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二是有较好的当地语言水平。但在中国每年1000万人规模的高考生群体中,具备两个条件而又愿意出国读本科的人又有多少呢?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还未到喊“狼来了”的时候。

  有教育界人士接受采访时认为,其实这更多的是悉尼大学的营销策略,不管能否招到学生,都可提高在中国的知名度。

  3.中国学生如何做最明智选择?

  申请不要全看分

  还是要结合自身

  自从“悉尼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新闻传出,就有众多已经历过高考的网友大呼“亏了”。他们的理由是:用比北大、清华低100多分的成绩,去申请水平和北大、清华差不多的学校,该多爽啊!

  国外高校承认高考成绩、且标准低于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对学生来说是一大福音。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分数达到悉尼大学的要求,不能和“一定能进悉尼大学”划等号。因为悉尼大学招收海外学生的名额是有限的,如果中国的申请者太多、出现“僧多粥少”的状况,则必定有些学生不能如愿。章峰介绍,与国内高校按分数高低录取学生的原则不同,国外高校非常看重申请时间。在同样达到学校要求的前提下,先申请的学生肯定有优势,说得通俗点就像“抢位子”。中国内地各省的高考放榜时间一般都在6月底、7月初,学生如果想赶当年的秋季开学,也真够紧张的。

  的确,对于学生来说,选择自己分数可以企及的范围内最好的高校,是一种常规的行为,但却不一定是最明智的行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根本就不想让孩子到国外攻读大学本科。“我希望他能在中国接受教育,如果中国的传统教育不扎实,那孩子也不一定能选择性地博采中西文化之长。”也有多年从事国家教育和交流的人士指出,出国留学对学生来说是全方位的考验,不仅要求学业成绩,也要求独立生活的能力、适应不同环境和文化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