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建言科技创业:建立竞争机制 破除地方保护


8月25日,2012“千人计划”太湖峰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代表赴会。围绕“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主题,几位专家代表共商科技兴国之策——
确定行业规范 建立竞争机制
“国内新技术应用能力很强,但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外的差距还需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来弥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弘视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今一对国内科技发展的障碍深有体会。
2006年,潘今一创办了上海弘视通信有限公司,依托于超前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研发出能过滤非人因素的智能视频图像分析软件。当时这种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和行业规范完全空白。在产品成熟并打入市场后,“我们花3年研发的技术产品,市场上3个月就出现了复制产品。”
对此,潘今一认为,海归及其企业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行业规范,明确产品的低、中、高层次,将产品价格、技术层次的梯度拉开,并加强知识产权法对于剽窃他人技术成果的惩罚力度。
除了打压侵权盗版行为,更应建立良性的科研竞争机制,以鼓励科技创新。潘今一表示,国家应实打实地根据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来决定科研项目招标的归属,充分发挥组织机构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而立项人应放宽眼界,将眼光放在未来具有战略意义和变革作用的项目上,以产业化结果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包容失败,鼓励自主创新精神。“可以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分阶段介入的、动态决策的良性科研竞争模式。”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建实训基地育人才
“国内很多行业,比如医疗信息业,缺少统一的信息整合和共享的技术平台,各地方、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流通渠道,导致数据分散。”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乐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杨说。
2012年初,薛杨创建了乐辰云医疗技术支撑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医院的电子病历、医疗保健、远程会诊以及医疗影像信息加以整合,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目前,这个平台正在向全国推广,但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割据成了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全国医疗信息化项目和资金投入的增多,除了打造信息联通技术平台外,人才的匮乏也成了技术推广的难题。“目前急缺既懂医疗又懂信息化的人才。”薛杨介绍说,中国每年60亿人次就医,平均每人每年要看5次病。医疗信息量很大,这就需要信息化人才进行有效管理。他建议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用实际项目培养人才。
薛杨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更应发挥牵头作用,多和‘千人计划’专家进行对接,多倾听专家意见。”此外,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要转变人才观念,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依靠科技和人才发展经济的转变。(林梦依 林娟)
>留学生活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