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瞄准文化创意市场 “文化热”机会隐忧并存

2012年09月20日 09: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文化创意为啥热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散发着诱人前景。在最近一个月内,山东、南京、西安等地方先后举办了大型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展览会。这些展会在获得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使各地掀起一股“文化热”。

  “国内文化创意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宁波市留学生创业园副主任汪志云介绍道,目前,我国有一系列的扶持海归政策,就是因为当前的文化创业市场中急缺这个领域的海归人才 。

  从大环境下,投资领域投向海归的资金已由12年前的七成降到现在的三成。但是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汪潮涌认为,和国内的创业者相比,海归的优势在减少。但是,从事文化创意行业的海归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留学归国人员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因此,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汪志云说。

  同时,海归有机会带来更创新的经营理念。“我们在制作纪录片时,采取的是制播分离的经营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国内同行很少有这种经营模式。”北京优果传媒CEO郑文说道。

  机会背后有隐忧

  海归长期待在国外,深受西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然而他们对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就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北京润道公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唐认为,海归在刚回国的时候,对国内市场的认知往往会局部断层。如果能引进团队创业的发展模式,使本土人才和海归相结合,把传统的人脉资源和西方先进的发展理念想结合,将有利于海归企业更快地度过适应期。汪志云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海归应引进“职业经纪人”发展模式,让了解本土市场的人士担任企业经纪人,负责产业的推广和平台的扩展,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将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生搬硬套地移植到国内是不起作用的。郑文在强调“一定要有自己的本土化”。汪志云也认为,一个项目,要想在留创园里生存,必须中西结合,要有自己产品的市场调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本土化。

  谈到如何加速本土化问题时,杭州翻翻动漫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浩有自己的心得:“我们引进了解行业形势的海归编辑,通过他们来培养我们本土的编辑,土洋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提高本土编辑的素质,也能帮助海归编辑更快地适应国内的行业环境。”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尚属新兴产业,市场认识度不高。融资银行和政府都持谨慎态度。很多时候,企业的融资是靠向亲友借钱甚至是高利贷来凑集的。”北京润道公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唐说。文化创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一个创意产品的推出需要大量的资金作后盾,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创意企业的生存。很多海归企业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倒下了。汪志云认为,其中的关键在于他们的资本积累不够。对此,郑文建议:“海归企业要改进自己的经营模式。当我们有很好的选题和推广平台时,融资将不再是问题。”(张宇钊)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