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跨领域专业催生留学新热点 专家呼吁理性选择

2013年11月05日 16:1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记者日前从留学教育展上获悉,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宽度和广度,成为复合型人才,不少学校都推出了跨领域专业,其虽为一个专业,但课程内容涵盖了至少两个领域的知识。有留学中介机构的数据显示,选择去欧洲修读跨领域专业的学生比去年增长10%,加拿大申请人数持平,但有上升趋势。

  对此专家表示,很多跨领域专业由于涉及到两个专业,在招收对象上也会放宽些,对涉及的学科专业要求度也会稍微降低一些。但建议学生不能盲目为了就业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学习能力无法兼顾的专业。

  随产业需求应运而生

  在日前的留学教育展上,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展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不少学生都是冲着其工程商务管理专业而去的。谈起这个专业的好处,招生官表示,这个专业既可以学习管理知识又可以学习工程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前景相当不错。

  而新加坡管理大学也即将推出一个新专业——金融经济学理学硕士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把最先进的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学识运用在金融领域上,从而成为新金融体系下的新型人才。

  德国EBS欧洲商学院在跨领域专业方面颇有建树,该学院院长Rolf Tilmes教授表示,德国大学主要以传统课程为主,跨领域专业近两年才出现在注重实践培养的应用技术类大学和部分私立大学中,而其诞生主要是源于行业的需求。

  “2010年起,EBS与汽车工业、汽车行业协会及汽车集团的决策者们开始合作,开设德国及欧洲范围内的第一个汽车工程管理专业。这是因为随着德国汽车工业行业发展,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对汽车工程及商业知识均了解的人才,投入到新型汽车行业当中。汽车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因为行业需求,而产生的。”

  启德广州公司数据显示,选择去欧洲修读跨领域专业的学生比去年增长10%,加拿大申请人数持平,但有上升趋势。

  相关专家还表示,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不少大企业都提出了新型招聘要求,希望应聘的人员知识面不再单一化,而是一名跨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时,留学规划选择跨领域专业,已经成为学生的全新留学选择。

  跨领域专业仍是小众

  虽然很多学生看好跨领域专业,但启德广州公司欧洲经理伍雪莹坦言,在很多欧洲的国家,跨领域专业申请苗头刚刚显现,属于留学市场的一个新趋势,但不少学生因为逐渐了解其就业前景而选择。目前而言,由于跨领域专业较新,所以开设的学校、专业还没太多。

  以德国为例,多集中在德国大学的英语授课课程当中,学生选择跨领域专业通常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希望对专业进行行业性的深入研究,或者偏向于立即就业,希望能够更好地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在美国,如果学生没有心仪的跨领域专业可选,甚至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跨领域专业。

  据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校区(美国第91位)的本科分管学术事务系主任Kregg Strehorn博士介绍,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很早就开始发展跨学科专业,“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跨领域专业包括土木与环境工程、生物化学、酒店和旅游管理等,由于学校的跨领域专业非常多,本科生甚至可以自行定制自己的跨领域专业。例如去年我们学校有一位学生就很酷爱芝士,想开一间芝士店,在大学四年就个性化地选择了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最后学校给她颁发了独一无二的与芝士相关的本科学位。”

  跨领域专业的要求是否会增加?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对此,加拿大留学顾问张嘉颖表示,由于在招生要求上,很多跨领域专业由于涉及到两个专业,在招收对象上也会放宽些,对涉及的学科专业要求度也会稍微降低一些。

  她还表示,有一些跨学科专业会比单一专业更容易申请,适合转专业学生。如果学生经济条件允许,在本科阶段就修读跨领域专业会更佳,因为无需受到本科专业背景限制,可以选择的跨领域专业更丰富。

  不过,金吉列英国部经理汤艳菊则表示,学生选择跨领域专业固然可以为将来就业提供多一份选择和可能,但是学习期间的压力不可小觑。一般,学生要学习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付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才能学有所获。不能盲目为了就业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学习能力无法兼顾的跨领域专业。

【编辑:王盼盼】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