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归创业回收垃圾:“这个产业的未来很光明”

2013年11月28日 1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海归创业回收垃圾:“这个产业的未来很光明”
李震在农光里社区的简易房里办公
垃圾回收宣传员周阿姨在“绿馨小屋”里值班
附近居民排队等待回收垃圾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海归创业回收垃圾:“这个产业的未来很光明”

  作者 于小喆

  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广泛提倡的环保做法,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薄弱。动员广大居民主动把垃圾进行分类已属不易,若要做成事业就更有难度。然而李震却将其付诸实现。

  31岁的李震是北京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公司有近百名员工,主营业务就是回收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并统一进行资源化处理。

  李震的办公室位于朝阳区农光里社区的一个简易房内,“这个场地是政府提供的,我们的公司具有公益性质,目前盈利很少,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我个人是不拿工资的。如果去附近高档写字楼里租办公场地,必然要亏损。”李震无奈地对记者说。

  李震在小学时就去了美国,并在弗吉尼亚的米勒中学完成了学业,因为签证的原因他在2000年回国。归国初期李震涉足过不同行业,也积累了一定财富,然而,李震却选择了走不同的路。

  2004年,李震接触了政府助残就业的项目,负责组织残疾人回收废品。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垃圾回收,头脑灵活的他立即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

  创业并不像当初的决定那样轻松。放弃了原本收入稳定的行当,李震带领助残团队在北京朝阳区劲松附近开始了他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由于人手有限,他还亲自上阵分拣垃圾。附近的拾荒者认为他抢了自己的地盘和饭碗,威胁要把他撵出去。

  从“高富帅”到捡垃圾,不仅外人不能理解,连女友也和他分手了。说到此,李震笑道,“真正的朋友和你交往是看人,而不是看其他的东西”。

  尴尬的境遇没有让李震退缩。2009年底,李震自己投资成立了公司,进驻劲松中社区,事业有了转机。为了改变被动收取和分拣垃圾的现状,李震在政府和朋友的帮助下研发了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站“绿馨小屋”,采用积分换礼品的方式鼓励居民主动把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的过程前移,提高了回收效率。

  如今,李震服务的劲松中社区内有三分之一的住户已经养成垃圾主动分类的习惯,成了李震的“老客户”,每天由“绿馨小屋”回收的垃圾多达一吨半。

  据了解,在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是新兴产业,因为利润微薄,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不多,且都停留于简单的回收转运阶段,而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有利可图的后期开发利用环节几乎没有做得好的企业。李震的公司就要在这一环节有所突破。

  “目前公司还不挣钱,要靠财政补贴运营。北京奥运会后政府开始重视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投入了几百亿来做垃圾的回收利用。这一产业的未来很光明。我们公司预计在明后年就能实现盈利”。

  谈到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李震显得很兴奋,而更让他兴奋的是他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女儿。“以前一个人没什么牵挂,现在有了家庭和女儿,更要加倍奋斗了”。(完)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