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破解美国“高考”:适应美国顶尖大学招生“规则”

2014年03月31日 14:27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持续多年的高考改革,终于迎来“破冰”推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这两种模式的高考将分开进行。

  在招生方式改革层面,一些省市也进行了大踏步地探索。比如浙江省将继续完善“三位一体”考试招生(高校根据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高考文化分等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招生),扩大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和单考单招招生规模,在单考单招中全面推行文化知识加技能测试,将招生院校由高职院校扩大到部分应用性本科高校及专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报转发这篇刊发过两年多的文章(本文原刊于《中国青年报》2012年2月1日12版),原因无他,只因这样的文章,在回应高考改革的同时,仍能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给予我们太多的启迪。

  表面上看,这篇题为《破解美国“高考”》的文章,着墨最多的,是如何开拓华人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适应美国顶尖大学招生的“游戏规则”,让他们能够成功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名校。而在差异与不同背后,我们更多看到、更多思考的,还是中美两国教育宗旨、教育理想、教育目标间的碰撞或者说是冲突。

  还是那个说过很多遍的老话题:仅以成绩导向的功利化教育,是泯灭个性、轻视素质、忽略启发、漠视梦想的教育,培养出的只是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考试机器”,无法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美好心灵、现代意识、创新精神的未来一代。

  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教育是训练对于生活的探险,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所以,但愿所有的改革推进,都能承载起孩子和家长[微博]们的乐观期待,让教育真正回归启迪智慧、启发人生本身。不难想见,如果每个经受现代教育浸润与滋养的人,都能张扬个性、激发潜能、勇于创新、拥抱梦想,成为合格康健的现代公民—这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幸运,更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幸运。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2011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加州创办了一家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内地,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

  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哈佛大学录取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

  “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一天,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这个男孩姓杨,当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

  跟绝大多数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召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他甚至召集到100来个志愿者。

  小杨告诉马振翼,他想注册一家NGO,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小杨这么认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落后、贫穷。”

  “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

  “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编辑:罗渊】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