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丰富人生,斑斓足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舒乙:丰富人生,斑斓足迹
2009年10月10日 15:30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舒乙简介:

  著名文学家老舍之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

  19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专集,其创作一直以散文、传记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

  1995年开始绘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用自己的方法绘画,举办12次画展;

  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建成,任馆长……

  观:故地重游,侧眼看俄变迁———忆50余载留学生活

  50年代留学苏联,90年代从事对俄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故地重游,三个时间段,见证和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舒乙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这种情感是复杂的,深厚的。据舒乙先生介绍,从50年代的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其中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震撼!从极端辉煌到低谷,再到如今的复苏进步,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怀念。

  对俄罗斯,舒乙先生有着自己的独特感情。“54年留学苏联,当时为列宁格勒的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学习这样的专业,完全是服从国家的分配,当时国内的情况很贫苦,国家却拿出很多的资金供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很多都是国内精选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学生,所以来到苏联,都非常刻苦地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报效祖国,学有所成。那时候除了周日的时间会有一小会时间空闲,其他的时间都是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看书,5年的时间就是拼命的学习,如果课堂上有听不懂的知识,俄罗斯的老师也会单独再组织中国学生给大家再讲解一遍。有的学生是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一年俄语之后留学的,但是无论是否学习过俄语,在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刻苦努力,那时候留苏的有各个国家的学生,但是一提起中国学生,俄罗斯的老师没有不竖起大拇指,中国学生最刻苦,成绩最优秀。”当舒乙先生5年的留学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校长看着成绩册,翻看每一页,除了5分就是优秀,吃惊的校长一直夸赞且要留下他继续读研,舒乙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直至今日仍能看出他对珍惜当时的时光,好好学习取得优秀成绩由衷的骄傲和自豪。这次故地重游,看到圣彼得堡的外形依旧如昔,亲切之感不禁袭来。从苏联解体到俄罗斯的变迁和发展,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艺术气息的传递,舒乙先生经历这样一个大的跨度,背负着另外一种历史使命感的同时,思考着,也进行着。

  行:“运河”亲历记,对文物保护的疼爱与思考

  圣彼得堡可以称之为文化城,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可以说任何一个省份的历史文化和精髓都可以和圣彼得堡媲美,可是为什么圣彼得堡却能够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成为沉淀着厚重历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且每年政府部门都会专款拨放资金用于对名胜古迹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舒乙先生曾为1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和10年全国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时提案的主要课题是“保护文物”。在政协委员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保护大运河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顾问组中,共参加4次调研,亲自写文史资料,亲自从运河源头走到河尾考察,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呐喊曾写《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他认为,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伟大的奇迹,一样了解起。在大运河的提案中,其中会涉及到6个省,20多个大城市的协调,所以精心规划和保护运河的意义不低于保护长城的意义。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符合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因此这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仔细认真协调和操作。舒乙先生对俄罗斯在保护名胜古迹的做法表示认可,他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举行的关于“北京文化”的讲座中,叶提及应该学习俄罗斯对于文化保护采取的措施和观念,在重点讲到关于北京城市文化保护的相关问题时和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时,也引起孔子学院俄罗斯学生的兴趣,大家积极发言,问及很多关于中国关于文物保护的新闻。

  思:传递现代文学馆的火炬接力

  现代文学馆是在文学大师巴金倡议下建立的,它的宗旨是成为文学专业的全国性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世界上没有如此大规模和大气势的文学馆,该馆就其规模和先进的设施而言,堪称当今世界之最,它远远超过日本,俄罗斯的规模,它的建立对中国“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现、当代文学的收藏、研究和交流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据悉,馆藏里有很多重要珍贵手稿,还有整理出很多一级文物。很多外国友人曾评价,中国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作家。舒乙先生的一生是25年念书,25年当工程师,20年办文学馆,他自1993年筹划新馆建设,历时7年时间,在2000年建成新馆,且被任命为馆长,工作4年半时间,做了很多文化交流和展会活动。这次采访,他说,近期会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将在文学馆举办中国新闻60周年展,看中国新闻事业变迁,观中国文化发展。大家都说,舒乙先生奔放、率真、宽厚、好义的天性,是现代文学馆的“大广告”,吸引着大家关注和接近。

  念:父老舍诞辰110周年

  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出版界推出了不少与老舍有关的图书。舒乙介绍说,21卷的《老舍小说全集》也将各个作品单独推出,最后一卷名为《我怎样写小说》,是老舍先生写的自己的创作经验。舒济用20年时间整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16卷》和《全集19卷》也问世。此外,包括三联书店在内的五六家出版社也分别推出不同的作品。此外,除了国内出版物,还有外文译本:在斯洛伐克出版的《骆驼祥子》;和近期问世的俄文版《正红旗下》。另外,在纪念活动中,9月份北京曲剧团在长安大剧院演出的10个大曲剧中,改编的《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每剧两场,也得到观众的好评。由葛优主演的老舍名剧《西望长安》也再度登陆北京保利剧院。陈宝国、谢钢主演的电视剧《茶馆》、黄磊、蒋勤勤主演的《四世同堂》等,也都是今年值得关注的电视剧,不过也有因为二度创作增加了太多水分的作品,已经失去了老舍先生作品的特点的剧目,褒贬不一。

  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也是唯一一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艺术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堪为“劳动楷模”,创作了大量反映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共计800余万字,为北京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蜚声海内外。在建国初期老舍先生三次访苏,他的作品译成俄文得到普及,这也说明语言在两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老舍研究资深专家司格林曾说,在俄罗斯没有“老舍热”,因为老舍在俄罗斯从来没有冷过。他喜欢老舍的幽默,老舍在俄罗斯和欧洲有很大影响。

  大女儿舒济在国际研讨会上对老舍先生从外表、说话、举止等方面给人的印象,仔细回想、琢磨,从习武,爱京剧,爱曲艺,爱折扇,老时仍着旗服五个方面,看老舍一生表现捕捉他身上的满族作风。舒乙先生回忆起父亲介绍,父亲从不限制他们的发展,不强制他们学习文学,鼓励学习实务性的知识,记得有一次,当4个子女回家聚在一起,谈论的仍然是物理、化学、地质等专业知识时,老舍先生自己回屋,随手写了一篇文章“可喜的寂寞”一文。以此表示他对于子女教育的宽容和顺其自然的发展的重视。

  悦:“花甲”之年自得其乐,启艺术之路

  “窗前小草依旧绿”这幅画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的画作,让舒乙自得其乐和欣慰,一种对于绘画的由衷热爱,60花甲之龄才开始学习绘画,且不学习母亲胡洁青的传统画派风格,走自己的路,不知道“清规戒律”的舒乙在作画时充满新意。他曾在海内外12个地方举办过画展,今年11月还会在香港举办一次画展。舒乙把自己的每一幅画都当作乐趣。他作画的风格,不拘小节。留法画家朱德群评价其画:走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用思想去画,值得称赞和坚持。舒乙回忆,他绘画前思索的时间很长,包括思索绘画的点,构图,立意,每一处都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去编织。他讲到有一次,自己站在海边的沙滩上,看着大海,这时的大海,如果仔细观察,不仅仅是蔚蓝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斜射过白云,留下云彩的阴影在海面上,海边的沙滩上每一层波浪的颜色也是不同的,第一批海水的颜色是泛着浑浊的黄色,第二次则是红色的,在不远处,有水藻的地方则是绿色。这样一个五颜六色的大海就充盈在他脑海中,舒乙快乐的形容,很多专业画家不敢这样画,但是他喜欢这样自由发挥,且为这幅画题款“会吟诗的海”。舒乙认为,画画不仅仅是生活提供给你了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想象力的爆发和发散。绘画就好像是写作和科学发现一样,同样的东西反映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高低不同之分和角度不同之别,进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也正应了那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在这个艺术之路上,怡然自得。(摘自:俄罗斯《龙报》;文/常欣伟)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