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夯实中日友好的青少年基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学生交流:夯实中日友好的青少年基础
2009年10月27日 16:44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前些天,一个名为“梦在中国”的日本岐阜县中学生访华团来到北京。在一周的行程中,他们除了参观故宫、长城之外,还在周末到市民家中生活了两天。于是,高一女生高岛优季成为了我们家的临时成员。

  优季彬彬有礼、朴实好学,和我女儿同岁。她俩刚见面时还有些羞涩,但很快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小姐妹。她们一起观光、购物、滑冰、弹钢琴,用简单的英语和笔谈交流思想,小卡片上写满了岩井俊二、宫崎骏、后海等汉字和哈利·波特等英文单词。她们身上没有历史的包袱,很轻易就跨越了民族和语言的障碍,在音乐、电影、汉字之间找到了共同语言。她们亲密地交谈,常常发出清脆的笑声。优季临走前,留下了一封感谢信和两个彩色小纸鹤,信上写着汉字:我爱中国菜,我爱中国。两个女孩子相约以后一定常常通信,这短短的两天在她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青少年时代建立的友谊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上世纪90年代我曾在日本留学,远离家人和故乡,在异国求学、打工,内心不免感到孤独和寂寞。我周围的一些日本友人,包括我的导师、日本“妈妈”,以他们的善良和友爱,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到温暖。我从他们身上体会到普通日本人对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日友好的期盼。留学时代那些温馨的回忆始终伴随着我。

  尽管中日历史上发生过战争,现实中也存在种种分歧,但两国国民对和平的热爱是一样的。国民之间的交流是发展中日关系、增进相互认识的最佳途径。上世纪80年代,中日民间交流频繁,两国民众感情迅速升温,被称为中日关系的“蜜月期”。1984年秋,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在天安门观看了新中国国庆35周年庆典,并与中国青少年举行了焰火联欢会。当今,不少活跃于中日友好领域的日本人都是当年访华团的成员。他们说,正是通过那次近距离接触中国和中国人,才了解中国、喜欢中国,并下决心致力于中日友好。

  199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关于进一步发展青少年交流的框架合作计划》。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两国在文化、环保、科技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中日两国留学生人数也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在日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7万,占在日外国留学生总数的2/3;在华日本留学生达到1.6万人,位居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的第二位。每年,大批日本青少年来中国旅游和交流,今年日本政府又有条件开放了中国公民个人赴日旅游。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有机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本,了解日本。

  友好,从青少年开始。中日青年正成长为发展中日关系、推进中日友好的主力。(摘自:日本新华侨报;文/胡澎)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