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过清明:重视继承传统 积极倡导文明祭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海归过清明:重视继承传统 积极倡导文明祭扫
2010年04月12日 10: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除了悼念故人和祭祀先贤,亲近大自然,也是清明节的重要内涵。(郑佟乐/摄)
    在倡导低碳的风气下,海归提倡清明节祭扫采用环保的新形式,用献上一束鲜花代替放鞭炮、烧纸钱来寄托对故去者的怀念与追忆。(唐俊/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又是一年清明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对于有着国外生活经历的海归来说,这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显得更加特别。

  国外生活:注重传统节日

  在英国生活7年的刘景阔,于2009年10月回国,现在是成都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他回国后过的第一个清明节,他坚持要带6岁的儿子一起去祭祖。“孩子是与我一同回国的,他之前一直接受西方教育,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更重要。我现在就让孩子背诵《诗经》和《三字经》,他也挺喜欢。孩子是传统文化的希望,我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他的根在哪儿。”

  “主要是缺乏节日气氛。”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赵毅衡教授表示。有着多年国外生活经历的他,曾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但也正因为在国外无法热闹过节,很多海归都更加重视国内的传统文化节日。

  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副秘书长高翔曾在瑞士留学,谈到多年的国外生活经历是否影响对国内传统文化的重视时,他肯定地说:“当然不会,这是许多人的认识误区。”

  “就像很多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依然保持着自己原有的习惯一样,我们身在国外反而会更重视国内的传统文化。比如过春节,国外气氛虽然没有国内这么浓烈,但我们照样保留着节日的传统,在心底里也更懂得它的可贵。”高翔说。

  赵毅衡教授则从文化归属感的角度分析了传统节日的意义:“我是从事文化行业的,所以心底里亲近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也都是愿意亲近中国文化的。人都是文化的人、群体的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纪念一些自己的东西。”

  文明祭扫:倡导清明新过法

  海归一方面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将科学的环保观念植入传统文化,他们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热烈响应“文明祭扫”。

  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在倡导低碳的风气下,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居家祭扫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海归则以更开放的心态支持“环保清明”,倡导清明节采用环保的新形式。高翔说:“以前国内传统的祭奠方式是放鞭炮、烧纸钱,而现在多用鲜花来寄托怀念与追忆,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曾在瑞士生活6年的高翔认为,清明本身就是一个亲近自然的节日,因此也更应该与自然和平相处。“清明在古代就是一个节气,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发芽,正是踏青的好日子,大家结伴出行,并至先人的墓前悼念。”

  每逢清明节,公墓等祭奠地往往比较拥挤,路上也容易堵车。赵毅衡认为:“大家不必都选择这一天去祭奠,可以稍加变通,考虑错开一两天。”如今,许多人利用网络,用博客、微博来纪念逝去的人,用文字来寄托哀思,赵毅衡教授对此持肯定态度。

  受传统观念影响,网络祭奠等清明节祭扫方式暂时无法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

  在赵毅衡看来,文化礼仪是要好好保存,但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现代人迁徙比较多,距离远的要赶回去祭祖就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完成自己的心愿。(邢艳 査婧婧 郑佟乐)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