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月内并发3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

  广东一月内并发3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

  6月19日-21日,广州连续三天0新增;深圳两起疫情涉及国际货轮和国际航班

  6月19日,在广州荔湾区白鹤洞街广钢新城,居民在公交移动超市购物。广州推出公交移动超市服务,用公交车把食品和日用品送进疫情管控区,方便居民在家门口购物。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从5月21日到6月21日的一个月里,新冠疫情频发的广东,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记者梳理发现,一个月时间,广东省出现190名本土感染者。这些感染者分别来自3起源头不同的疫情,分布在广东省6个市:广州、深圳、茂名、佛山、湛江、东莞。

  根据官方通报,截至6月21日,广州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153名感染者。

  过去一个月,茂名、佛山、湛江三地发现了与广州相关的感染者。4市报告总感染数达到167名。

  与广州疫情同时发现的,是深圳“国际货轮相关疫情”,从5月21日持续到6月6日。17天中,感染者16人。

  “国际货轮相关疫情”零新增一周后,深圳于6月14日再发现本土病例,截至6月21日,仍有相关病例发现。首名本土病例,被判定为与国际航班CA868上的境外输入病例相关联。之后不久,邻市东莞也发现病毒基因高度同源的感染者。

  截至6月21日,与“CA868航班疫情”相关联的本土感染者已有7名。

  广州疫情防控随病例增加逐层加码

  今年5月21日,广州疫情的首例患者郭某确诊时,安徽、辽宁疫情尚未结束。

  最初,广州当地着重核查了郭某与营口、沈阳、六安病例轨迹重合情况。

  前5天,疫情似乎并不复杂,感染者只有郭某及其丈夫陆某2人。其中郭某被判断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其病毒为Delta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的偶发感染。

  当地对二人位于荔湾区的住所等地进行了相应的管控,但5月26日新增感染者的情况显示,控制之外还存在未被察觉的疫情传播。当日,荔湾全区开展核酸检测。

  从5月27日开始,主动排查和密接筛查成为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反映出流调与核酸检测的作用。不过,新增感染者所在位置,不断提示这起疫情的感染圈超出预期,番禺区、越秀区、南沙区、白云区相继发现感染者,直到6月4日,仍有感染者是在发热门诊确诊,而非密接隔离或社区排查发现。

  当地的防控举措,随着感染者数量增加而逐步加码。相继有楼栋或街巷升级为中风险,核酸检测覆盖范围也逐步加大。5月30日,尚未有居民确诊的越秀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此后广州其他区相继发布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

  广州疫情进入中期,最多时一天新增16名感染者。

  全员核酸检测后,不再出现管控之外的新增病例,所有感染者均在密接隔离或主动排查中发现;一周后,新增感染数开始回落。

  6月8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处副处长李铁钢表示,截至当日广州所有感染者,病毒基因相似度在98%以上,处于同一传播链条上。

  6月15日,广州疫情持续的第26天,出现0新增,之后的17日、19日、20日、21日均为0新增。

  截至6月21日,广州本轮疫情共报告153名本土感染者。

  深圳疫情涉国际货轮、国际航班

  广州疫情发酵的同时,深圳相继发生两起不同来源的疫情。

  “国际货轮相关疫情”与广州疫情同步进入公众视野。5月21日,一名参与国际货轮作业的工作人员感染,工作场所位于深圳市盐田港。之后,其同事、附近有社区工作生活史居民、既往感染者的密接者相继出现阳性。这起疫情累计感染16人,集中于盐田区和龙岗区,最后一名感染者发现于6月6日。

  这起疫情中,感染者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同属于Alpha变异株,因此判定为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很可能由港口作业场所暴露感染后引入社区。

  不久后,“CA868航班疫情”引发关注。6月14日,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姜某出现流涕、发热症状,体温达37.9℃,由“120”救护车转送至宝安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随后确诊新冠。

  姜某主要负责国际航班入境旅客的流调工作,6月10日,曾对CA868国际航班入境旅客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这一航班的路线是从南非约翰内斯堡入境深圳,航班内至少有38人筛出阳性。

  6月15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完成了该航班曾报告的3例境外输入阳性病例和姜某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4例的结果100%同源,均为Delta变异株(B.1.617.2),姜某被判定为6月10日CA868航班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的关联病例。

  姜某之后,深圳还发现了3名本土病例。

  其中,35岁男性萧某在深圳市南山区工作、在东莞市居住。6月17日,萧某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初筛阳性。萧某的妻子李某某,6月18日在东莞诊断为确诊病例;萧某自己曾在机场交通中心活动,在机场便利店购物。

  21岁的女性朱某,则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餐厅服务员,也曾在机场航站楼内活动,作为重点人群被排查出核酸阳性。

  根据基因测序,此二人携带的病毒与姜某及CA868航班16例阳性病例携带病毒高度同源。该起疫情被初步判断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

  6月21日,64岁刘某确诊,是在宝安区福围社区封闭、封控区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的。

  深圳发布了交通管控规定:6月20日0时起,通过各交通站场离深出省,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穗深疫情波及佛山、茂名、湛江、东莞

  目前,深圳“国际货轮相关疫情”已半月无新增病例。广州相关疫情、“CA868航班疫情”似乎仍在继续。

  由于广州、深圳疫情,佛山、东莞两地相继发生了本土传播。

  截至6月20日,佛山共发现12名感染者。最初的病例是来自广州的感染者、既往感染者的密接者,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传染给亲人,或在小区跳舞、餐馆就餐等正常社交活动中引发社区传播,这些继发的本土感染者,又引发家庭传播。

  佛山发现的首例感染者王某,是广州感染者雷某某的密接者,曾共同参与培训班。次日,王某仅1岁1个月大的孙女确诊新冠。

  5月28日发现的56岁女性陈某某更为典型。她在广州的大规模核酸筛查中检出阳性,之后确诊。陈某某的多名密接者感染了新冠,包括儿子、儿媳、共同跳舞的居民、同餐厅就餐的两位老人,两名老人的女儿也被感染。

  茂名、湛江也发现了和广州本轮疫情相关的感染者。

  5月25日,茂名市在对广州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筛查中,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姚某。这名47岁的女性感染者是广州市荔湾区“又一间茶点轩”的服务员,5月19日上午,曾为郭某所在餐桌送餐,未佩戴口罩。5月22日,姚某和14名密接者被纳入集中隔离,第二次核酸检测呈阳性。

  6月6日,湛江市新增1名无症状感染者荣某某。荣某某是广州某汽贸服务有限公司职工,5月31日2时57分从广州市返回湛江吴川市——此时正是广州发布离穗管控通知和正式执行之间的“窗口期”。5天后,荣某某核酸疑似阳性,之后确定感染。

  东莞疫情则与深圳疫情相关联。6月18日,深圳病例萧某的妻子李某某在发热门诊就诊后检出阳性;6月20日,李某某的密接者、19岁学生贾某某确诊。

  东莞官方表示,李某某所携带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萧某的高度一致,属于Delta变异株,但与广州疫情的基因组序列不在同一分支,李某某是输入关联的本地病例;贾某某体内病毒基因测序显示,其感染来源为李某某和萧某。而根据深圳市卫健委的调查,萧某体内新冠病毒,与姜某及CA868航班16例阳性病例携带病毒高度同源。

  有医务人员因“意外暴露”感染

  本轮广东疫情,有多名感染者值得关注。

  深圳“CA868航班疫情”中,首例确诊者姜某是一名对境外旅客进行流调的工作人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1名病理科技师和1名急诊科医师感染。该医院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了本次疫情大量新冠肺炎感染者。根据病毒基因测序、感控管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分析,初步推断,两名医护人员意外暴露造成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医务人员感染的案例此前已有发生。3月18日,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区一名检验师确诊新冠,她主要负责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当地研判系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佛山市最新报告的2起感染同样值得注意。一人作为密接者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期间检出阳性;另一人并非密接者,而是前述确诊病例同楼栋人员,曾多次核酸检测阴性。

  一名参与了多起大规模本土疫情防控溯源的疾控从业者表示,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重视集中隔离点、封控小区内的管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漏洞。

  ■ 声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栾荣生:

  交通发达、人员往来密集地区要格外重视交通运输中防控举措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栾荣生说,广州人口上千万,感染数为153人,感染率极低。只是目前人们对新冠防控的预期极高,希望实现0病例,因而对新发疫情较敏感。

  他认为,广州不断根据新疫情信息,逐步加码防控,而不是立即开展全员检测,遵循的是精准防控的思路。虽然过程中出现了管控之外的病例,但风险总体可控。

  相比之下,从近期多起境外输入关联疫情来看,栾荣生表示要更重视对关口的防控。

  “我国几乎没有本土传播,广东本轮疫情也都是和境外输入相关。要封好‘口子’,不要让病例从中扩散,同时加快新冠疫苗的接种、落实日常防控措施。”栾荣生表示,本土疫情和境外输入相关,说明还存在疏漏,一方面,要重视对隔离点的管理,做好院感防控,不让病毒从中漏出;另一方面应当调查反思既往传播的发生,梳理各环节、各入境途径存在的漏洞,查漏补缺。

  栾荣生表示,就广东疫情的特点看,多市出现疫情传播,和当地交通发达、人员往来密集相关,这对当地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因此要格外重视交通运输中防控举措的落实,减少跨区域传播。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