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解放军列装新型无人机 可引导导弹精确打击(图)(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08日 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天鹰”仿鸟扑翼飞行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天鹰”仿鸟扑翼飞行器

  让战场更透明的“猎人之眼”

  未来战争态势瞬息万变,能否实时、准确地对战场实施监控,第一时间将战场信息反馈至作战指挥部以供决策部署,将成为能否获取先机、获得战场“透明权”的关键。

  居高临下的无人机有“猎人之眼”美称,它具有远纵深、全天时、实时侦察定位等独特优势,从而使战场变得更加透明。

  “我们的无人机,还可以挺进无人禁区进行侦察,实时传输相关的地理信息和影像资料。”工程师陈冬边说着摊开了一幅清晰的正射影像图,得意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军事测绘保障。

  去年9月,一场联合作战演练大战在即,指挥部急需某海岛礁的相关地理数据,陈冬边奉命千里奔袭前来支援这次演练。

  站在蔚蓝色的大海边,陈冬边这个外业专家却伤透了脑筋。这个平时荒无人烟的海岛沿岸怪石嶙峋,风浪极大,很难登岛,就连当地许多老渔民平日都绕着海岛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通过与专家一番紧张协商后,陈冬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无人机进入!

  经过几十分钟的精确计算和筹划后,无人机在飞行控制员的操控下,成功在该海岛上空盘旋数周,自动拍摄了高分辨率的海岛礁航空影像,并第一时间传回指挥所,为“中军帐”的指挥决策提供了精确的地理数据。

  今年初,一场模拟抗震救灾演练在某复杂地域举行。这里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差,与四川受灾区域相似,卫星和载人飞机都难以到达。

  为迅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地面影像,某测绘大队无人机飞临“震区”上空,进入预定航线,收集地理信息,地面接收站的屏幕上开始不断地显示飞机拍摄的地物地貌。

  突然,坐在地面控制车内的操控人员发现发动机转速突然下降,空速减小至安全速度临界点,无人机随时都有坠毁的危险。

  操控人员冷静分析,判断出原因是受风沙影响,发动机的某个缸出现故障,应急预案被紧急启动。经过几个盘旋之后,无人机开始上升。

  30米,50米,100米……在获取了灾难救助指挥急需的地面影像后,无人机关闭机载任务设备,顺利返航。

  指着演习收集的厚厚一摞航拍影像,大队政委雷向伟自豪地说:“有了无人机,我们就能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为指挥部快速提供第一手详尽资料,为指挥抢险救灾及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苦训练就的“空中阿凡达”

  5月25日,南京郊外,艳阳高照,无人机队的训练场上“战鹰”轰鸣。

  平飞、上卡、下卡……遥控兵刘保坤昂头对着刺眼的阳光,聚精会神地遥控着无人机在航道中飞行。

  无人机在刘保坤的遥控下,犹如一个“空中阿凡达”,一会儿俯冲,一会儿作大幅度的爬升,一会儿又在空中翻滚,飞行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无人机队协理员裴久旗介绍,无人机队的成员可谓千里挑一:眼睛不能近视,头脑反应要快,心理素质要过硬,还要学习飞行原理、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无线电遥控、气象知识等十几门专业理论知识。

  去年7月,无人机队奉命赴某厂接装,某新型无人机将参加3个月后的重大联合演习。

  面对全新的装备和一本本英文说明书,队员们刚开始觉得“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他们一边向厂里的专家请教,一边对照字典翻译出说明书。同时,对照实物进行摸索,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拆装,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解析,并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操作号手,组成操作单元,对操作流程反复演练,人人都成为“指挥一口清”、“故障一找准”的岗位能手。

  3个月后,官兵们机动上千里,在某发射场坪进行全员全装实地演习,创造了接装即形成战斗力、出厂即成功参加演习的“奇迹”。(胡春雷 罗广毅 陈敏敏)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