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莫斯科防空能力较差 无力应对大规模空袭

2012年07月02日 17:1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原题:俄军称莫斯科能防千架战机空袭

  强化首都防空反导系统 不惧巡航导弹饱和攻击

  俄罗斯军方近日评估认为,目前俄军的防空体系能够抗击战时敌方对首都莫斯科进行的1000枚巡航导弹和1500架战机的攻击,并能对付核导弹的攻击。对于这样一个评估,有中国军事专家认为,靠庞大的数量进行饱和攻击的空袭方式已经落伍,俄罗斯仍然把打击目标的数量作为衡量其防空系统效能的指标已经不太科学。莫斯科或许能防得住上千枚巡航导弹、上千架常规飞机的轰炸,但未必能防得住1架具有高度隐身性能的战机的空袭。

  莫斯科能防数千战机导弹空袭?

  据“莫斯科回声” 电台网站6月30日报道,俄罗斯空天防御部队防空和反导指挥部参谋长安德列瀠明少将表示,指挥部通过计算认为,俄罗斯可能的敌人在发动非核战争时可能向莫斯科地区发射1000枚巡航导弹并派出近1500架各种战机,包括无人机、侦察机和预警机。目前,该指挥部所拥有的所有力量和装备,在各军区的防空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完全有能力击退这样的打击。他还表示:“俄罗斯第9反导师有能力摧毁敌人对莫斯科发射的单弹头和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他同时强调,俄罗斯防空力量还准备击退恐怖组织的空中袭击,包括利用民航客机发动的袭击。他说,如果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并准备用于攻击俄罗斯境内重要的战略设施,例如核电站、军事设施和国家指挥机构时,俄军方将会击落它。

  莫斯科的防空能力也许并没有俄军声称的那么好,据俄新网6月30日报道,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曾表示,莫斯科的防空和反导能力较差,无力全面应对敌人大规模的空袭和导弹攻击。

  继续强化防空体系

  据俄新网称,俄空天防御部队超部门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伊戈尔阿舒尔别伊利表示,目前莫斯科的主要防空和反导力量由S-400防空导弹系统和A-135反导系统构成,但A-135导弹防御系统正逐渐过时,而新系统将在S-500防空导弹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据称,A-135系统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它采用双层拦截体制,使用两种核导弹,利用近炸方式摧毁来袭弹头,拦截距离超过350公里,拦截高度约3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莫斯科及中央地区的安全。”

  一向重视首都防空的俄罗斯一直在强化莫斯科的防空能力。俄新社6月24日报道称,俄罗斯空天防御部队新闻发言人米特里泽宁中校表示,该部队今年秋天将接装第二个“铠甲-S”防空系统连。他说:“目前保障莫斯科防空安全的主要是2个S-400防空导弹团。‘铠甲-S’防空系统主要是为了掩护S-400防空导弹系统免遭敌方的空袭。而为了有效保卫莫斯科与俄罗斯中央工业区,至少需要3-4个S-400防空导弹团,这将于2016-2020年期间部署。”俄罗斯空军司令维克多邦达列夫表示,俄S-500防空导弹系统将于2013年开始装备部队,这样该系统将比原计划提前2年装备部队,S-500反导系统可以保障莫斯科空中安全。

  千机大轰炸不太可能重演

  在历史上,莫斯科遭受的最严重的空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莫斯科战役期间。当时德军的空袭从1941年7月22日开始,到1941年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转入反攻为止,德国空军出动了数千架次战机对莫斯科进行狂轰滥炸。苏联红军发现,仅靠战斗机进行防御,很难把德军抵挡在莫斯科城外,而且对飞行员素质要求很高,这也是战后苏军重视防空建设的原因之一。而历史上真正在一次战斗出动超过千架飞机进行轰炸也是在二战时期,美英联军曾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例如,1945 年 3 月 11 日,1078 架飞机对德国埃森投弹4000 吨。次日,1118 架飞机对多特蒙德投弹 5000 吨。战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大规模的空袭行动。

  一名中国军事专家称,随着突防效率、打击精度的提高,现代空袭已不需要再出动如此多的战机了。实施隐身突防、电子干扰突防的效果远比这种饱和轰炸的效果好。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一架大型隐身轰炸机一次出动的轰炸效果要优于二战时期上千架轰炸机的轰炸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按照打击目标的数量来评估防空系统效能就显得并不那么科学了。实际上,对莫斯科的防空系统,乃至全球的防空体系来说,在反隐身技术尚未得到突破的当下,最麻烦的不是如何对付上千架非隐身战机的攻击,而是哪怕一架隐身轰炸机的临空。(徐亚鹏 柳玉鹏)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