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野外驻训进入高潮 几十个军兵种部队参加

2012年08月02日 08:4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综合通信枢纽开设训练。 梁志杰摄
综合通信枢纽开设训练。 梁志杰摄

  开栏的话

  进入三伏,酷暑炎炎,全军部队野外驻训渐入高潮。

  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担负全训任务的各兵种专业分队野外驻训时间,每年不少于4个月。千军万马风餐露宿,走进“野外的营盘”,锤炼打赢硬功。

  野外砺兵,今年几多新变化?透过炮火硝烟,我们看到,体系训练已成常态、信息主导持续发力、野外保障日趋完善、实战氛围愈发浓厚。从今天起,本版将开设《赞颂科学发展成就 忠实履行历史使命·野外驻训看变化》专栏,宣传全军部队科学发展的新探索,展现驻训官兵履行使命的新风貌,以飨读者。  一个课题三军练,一个地域练三军——

  体系作战,仗怎么打兵怎么练

  “一字不差!”

  记者刚刚攀上隐蔽在密林深处的某型电台车,就听到正在值机的总参某通信团电台台长牛建国兴奋地大喊。

  不怪牛台长失态——几十分钟前,他突然接到命令,将一条作战信息经南海舰队某部、广州军区某通信站、空军某部、第二炮兵某基地、南京军区某通信团等多家单位转递后,再传回台站。

  一条作战信息,千里奔走,几家转接,会变成啥样?命令回传至导调中心,结果是:一字不差。

  记者不禁想起了一个“传话”的小游戏:一句话,经过几个人口耳相传之后,面目全非,与原意相去甚远。

  “如果三军的装备型号、数据格式、工作方式、训练标准不是一个标准体系,这次训练或许就会重复那个‘游戏’。”谈及此,团长孙志龄不无感慨。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为提高三军一体的体系保障能力,这个通信团打破以往家家点火、单打独斗的野外驻训模式,先后与广州军区、济南军区、空军、第二炮兵所属的多支军兵种部队建立联训机制,轮流坐庄,互为条件,联合驻训,体系练兵。

  哪里有体系训练资源,就把驻训场设到哪儿,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真正摔打和历练部队。昔日一户驻训地,今朝几家大战场——

  2010年8月,空军某部赴西北某地驻训,该团与第二炮兵某基地主动上门,共同构设逼真的复杂电磁环境,练协同、练战术,在充分检验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同时,积累了一批珍贵的作战数据。

  2011年6月,为检验某新型装备的作战能力,团里又与西安、重庆两所通信院校和兰州军区某通信团等4家单位联训、联考、联演、联保,经过数月的摸爬滚打,探讨出了几十种抗扰保通招法,4家实现了互赢。

  近几年,他们的野外驻训足迹踏遍4省12市,一个地域练三军,一个课题三军练,加快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该团今年的驻训周表上,与第二炮兵某基地、空军某师、兰州军区某通信团联手的多个训练课目一一在列,正逐一展开。

  过几天,他们又将奔赴大漠戈壁,就同一个作战课题,与几十家军兵种部队展开联训。

  一场战斗4人轮流指挥,一种作战环境对应一种指挥方式——

  “三头六臂”,谁主战谁做主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无形空间里,一场电磁对抗演练已到决胜关头:

  又一波电磁攻击袭来,卫星通信班长李训指挥一部卫星通信车、两部电台通信车和一部接力通信车组成的战斗单元编组,灵活运用抗扰战法,化险为夷。

  “前出至××地域,开设通信节点。吴方杰,现在由你接手指挥!”李训发出指令,记者却如坠雾中:激战正酣,为何临阵换将?

  “战场电磁环境变了。”李训指着频谱监测数据告诉记者:“对手正对我方卫星频段进行干扰,我们启用电台联络为主,其他通信手段配属的编组方式应对,因此指挥权也交接给电台通信班班长吴方杰。”

  1小时后,战斗在下一个地域打响。

  “卫星通信小组,借助地形隐藏,开通信道,达成与战役指挥所的通信联络。”“接力通信小组,开设干线节点。”“电台通信小组,与接力通信小组组网,并建立备用通信干线。”一连串干脆利落的口令发出,不到10分钟,吴方杰指挥4辆通信车,建起了一个以电台为主,卫星、接力等手段为辅的前沿通信枢纽,再度冲破电磁迷雾,完成通信保障任务。

  记者留心观察,一夜战斗,7个对抗课目连续上演,随着对手电磁攻击方式的变化,4名不同专业的班长轮流担任编组指挥员,针对不同任务,灵活运用各类战法,作战信息按时精确传递。

  “如今野外驻训,体系练兵,对手的变化多了,必须以变应变。”该团政委杨红卫快人快语,作战体系好比“三头六臂”,必须形成合力,才能收放自如。针对不同作战环境灵活变换编组指挥方式,4名班长轮流做主,对抗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人装减一半,效能大幅增——

  依网聚力,一家种树众家凉

  “同一课目,4年后驻训场上再次上演。人员减少一半,车辆减少四成,开设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一,而通信联络方式却由3种增加到7种。”

  这天,该团进行通信枢纽开设演练,在团里干了13年的四级军士长杨长亮如此感慨。

  以前什么样?营长高怀军告诉记者:“4年前,动用装备车辆40多台,近200名官兵才完成了任务。”

  今天什么样?记者看到,20多台作业车次第展开,仅用10多分钟就建立通信联络,较之4年前,不仅作战保障多出了数据、卫星电话和战略预警等新型业务,保障对象还多了2个战术兵团。

  人少了,干的却多了。一减一加的背后是什么?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驻训中刚刚发生的故事:几天前,一次对抗演练正在进行,某信息处理车台长王峰突然接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指挥所的电话:“你们的计算机中毒了!”

  通过远程支援,很快化险为夷。这件事让王峰对体系作战有了更深的理解:“上级强大的防护力量,能随时为我所用说明,信息系统将各个作战环节网聚成强大的作战体系,产生了1+1>2的能量。”

  从自成体系到融入体系,推动通信保障能力节节攀升,近几年,这个团人员减少、任务增加,但依网聚力,任务项项完成圆满,连续6年被表彰为全军通信与指控综合组网先进单位。

  前不久,该团接到命令,机动到80公里外的某山地,开设小型化通信枢纽,保障××任务。

  放在前几年,这至少要20多人,6台作业车。

  而这一次,他们只出动了7个战士、2台车,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业务则放在团指挥所进行后台处理,任务顺利完成。(张能华 介力军 王伟明)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