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飞行员驾机成功躲导弹 离心力太大血液逼出血管(2)

2012年09月12日 09:4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非常之举靠的是非常的精气神

  在这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名言,被一群挺起的“硬脊梁”颠覆。

  选拔地面干部担任飞行调配员,空军历史上前所未有!让谁干?谁能干?时任师长常丁求把预选对象请进了办公室:“担子有多重,我不讲大家也知道。今天只问3句话:只有辛苦和风险干不干?”

  大家沉默……

  “3年内不考虑提拔和立功受奖干不干?”

  又是沉默……

  “5年内不能提出转业和换岗干不干?”

  还是沉默……

  “给3天时间,回去想清楚,和家属商量好,再来回答我。”

  一定要如此苛刻吗?常丁求告诉记者:飞行指挥模式的这一转变,意味着把多年来师团指挥员的担子交给一个普通干部。谁都明白,这个岗位天天担风险,还因暂时没有编制,立功受奖都不能名正言顺。他清楚地记得,几年前曾有单位尝试改变沿用几十年的飞行指挥模式,结果起步即受非议,不久便遭夭折。前车之鉴不远,今天一定要下定决心,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那天走出师长办公室,我自己来到那两块石碑前。”领航科参谋王建军记忆犹新:面对“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和“敢”字碑背面刻的3行字——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打必胜,不能不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牺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3天后,王建军第一个敲开了常丁求办公室的门。再后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一批飞行调配员从此走上飞行指挥塔台,开启了转变飞行指挥模式的破冰之旅。

  在这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观念,被“敌人”的“奖杯”打破。

  空勤楼大门上,挂着一块浮雕,画面是一枚导弹精准洞穿目标。第一眼看到它的人都会问:“浮雕记载的是你们哪一回的英雄事迹?”其实却不然,那是这支部队的眼中钉,是“敌人”的“奖杯”。3年前,一场对抗演练中,他们先“敌”开火,却没有命中目标。而对手“一剑封喉”,首战即大捷。

  训练是未来作战的预演。兵败归营,师里决定把“敌人”精准洞穿目标的镜头,制成浮雕挂在门上。

  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有必要天天把“敌人”的“奖杯”顶在头顶吗?团长郝井文告诉记者:这一仗,败就败在这个“常”字上。把这块浮雕顶在头顶,就是每天把“敌人”摆在面前,就是逼着自己卧薪尝胆,浴火重生。

  “练即战!” 采访中,这句话不仅时常回响在记者耳畔,也是这支部队在训练场上的生动写照:战机刚刚起飞,对抗已经打响。“红”方战机先发制人,发射导弹。告警声起,驾驶“蓝”方战机的团长郝井文,猛一推杆,发动机咆哮加速,载荷瞬间升至7.1G,战机凌厉翻转,导弹擦着翼尖呼啸而过,距离被击中仅差0.7秒……

  战机落地,记者看到,大载荷产生的强大离心力,把郝井文身上抗荷服的带子绷断,血液被逼出毛细血管,手臂淤出点点红斑……

  不是亲眼所见,记者难以置信。师长景建峰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精气神,才有像打仗一样的训练,才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加快。

  冰山的高低取决于水下的体积,加快转变的车轮靠“学习的革命”推动——

  必须先打赢“脖子以上的战斗”

  采访中,听官兵们诉说3年来该师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许多事耐人寻味。

  为解决某新型导弹精确打击问题,该师成立一个项目组。这个小组有3个特别之处:

  其一,组长职务低,组员职务高。组长王登东,1981年出生,上尉飞行员。组员中既有上校师副参谋长官正鸿,又有少校副团长宗永恒。

  其二,组长初出茅庐,组员久经沙场。王登东至今只飞了800小时,组员们最多的已飞了3200小时,少的也超过了1500小时。

  其三,组长无名小卒,组员声名显赫。王登东刚飞新型战机那会儿,官正鸿已是驾驭该型战机实射导弹最多、在空军部队声名远播的“导弹王子”。

  那为什么让王登东当组长?王登东创新的训法,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实施某新型导弹精确打击的方案,改变了以往“师傅带徒弟”的套路,打破了“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常规。在去年的实弹射击中,这种新型导弹的命中率由67%提高到100%。

  王登东能当组长,其背后是训练管理模式的创新。师长景建峰告诉记者:马群的奔跑速度,取决于头马的速度。项目组这种训练管理新模式,就是要让跑得最快的那一匹马走上头马位置领跑。

  这种“项目组长负责制”,其实是他们从现代企业管理中“拿来”的。冰山的高低取决于其水下的体积,改革自己必先开放自己,只有学会并善于“拿来”,冰山的水下体积才会一天天增大,高度才能一天天增加。3年来,支撑该师转变的是一场“脖子以上的战斗”:问计管理创新,师领导22次带队走进“明星企业”;设计信息化路线图,28次请来院士、专家助阵。

  在该师采访的日子,从师领导办公室到飞行员宿舍,浓郁的“书香”令记者回味——在这里,师长政委每月都要完成一道“作业”:给全师官兵推荐10本书。他们还为每名官兵发了100元的购书卡,那些让官兵们读后启迪多多、感动多多的书,师里将其纳入“漂流书屋”。这一本本书“漂”向官兵们的案头、床头,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效应: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仍是一个苹果;但新知识、新观念及每个人的心得与收获,在这样的“漂流”中,就变成了大家共同的财富。

  转变始于观念,转型终于文化。该师原政委吴晓华对记者说:实践证明,转变步伐的快慢,取决于“脖子以上”转变的快慢。转变的过程,是学习的革命。谁的学习能力强,谁的创新能力就强,转变步伐就快。(本报记者 魏 兵 李国文 特约记者 闫国有)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