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军医“龙宫诊所”出诊200次

2012年11月05日 10: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10月5日傍晚,南海某海域,一场潜艇海上紧急医疗救护演练拉开帷幕。

  波峰浪谷间漩涡奔涌,浪花飞溅,“蓝鲸”巨背猛然劈开海面——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3艇紧急浮出海面,发出求援信号。

  “蓝鲸”之腹,只见两名“伤员”分别被固定在特制的软质担架上,救护队员抬着伤员穿过狭窄的舱室,绕过弯曲过道,攀上陡直舷梯,将担架挂在潜艇补给吊装设备上。在军医吴景友帮助下,两名“伤员”依次通过升降口,运送到潜艇前甲板,随后转运到医疗船上救治。

  在舱室空间狭窄、仪器仪表繁多、管路错综复杂的“蓝鲸”之腹,正常人在里面行走都会发生磕碰。开辟伤员生命通道,仅用10多分钟就成功将两名“伤员”安全转运到医疗船上,这得益于该艇军医吴景友创造的潜艇伤员快速搬运法。

  “鲸”潜海底,大洋茫茫,艇员医疗救护只能靠军医独立完成。艇上的军医战位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龙宫诊所”。这次演练,已是吴景友在“龙宫诊所”第200次出诊。

  记者了解到,在海军战伤基本急救技术中,潜艇伤员搬运技术难度最大。为攻克这一难关,吴景友找来了伤员模具,经过数百次的搬运研练,用坏了10几副担架,最终探索出伤员快速搬运法。

  一次远航途中,吴景友突然听到广播:“三舱有艇员被滑落物品砸伤胸部,请军医救护!”他运用便携式X光机等检查设备对受伤艇员进行检查,确诊为张力性气胸后,迅速对其进行胸腔穿刺治疗,艇员转危为安。

  “潜艇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军医每次出航前必须把医疗准备工作做得细之又细。”吴景友说。记者翻看他的出海医疗物品准备清单,只见大到伤员转运担架,小到缝合伤口的针线,各类救护器材一应俱全,而且还针对每名艇员身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救护预案。

  从海面到大洋,从防护到逃生,艇员训练每个环节几乎都有吴景友保障的身影。“下潜过程中,由于压力不断增大,而胸腔仍保持一定的压力,应该捏鼻子鼓气进行调压后才能下潜……”在该艇俱乐部,吴景友结合潜水训练特点,给艇员们讲述疾病防护课。

  “这个氧气瓶氧气量没有达到艇员呼吸需求,更换!”在危险系数较高的攀登发射管训练现场,汗流浃背的吴景友认真检查训练装具。二级军士长钟发奉说:“每次训练吴军医都会第一个来到训练场,认真测定训练装具的氧气浓度和气压等数值,确保万无一失。”

  艇员长时间工作在空间密闭、高温高湿高噪音的环境里,容易患上皮肤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吴景友就自学了针灸、火罐、刮痧、推拿等技术,并利用休息时间为战友们调理身体。他还自学了心理学知识,在远航途中为战友进行心理疏导。

  那年,妻子分娩在即,吴景友却接到了远航通知。任务途中,想到这些年他与妻子聚少离多,妻子用柔弱双肩支撑起了家,吴景友心里充满了愧疚。凯旋之日,他一把抱住码头上迎接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泪水夺眶而出。 (本报特约记者 高 毅)


          相关报道:

          解放军联合潜艇救生演练:艇员通过鱼雷管逃脱
          中国海军官媒公布多张潜艇实弹演练图片
          东海舰队举行军地联合演练 救援“失事”潜艇
          实拍中国潜艇部队与水面舰艇进行攻防演练(组图)
          中国海军演练反潜作战 “敌”潜艇被牢牢锁定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