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西沙退伍战士李长寿与红脚鲣鸟的不解情缘(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7日 13:28 来源:中国海军网 参与互动(0)
退伍老兵李长寿
退伍老兵李长寿

  从此,李长寿与红脚鲣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为了减少人员和车辆在林中通行,尽量少打扰鲣鸟的生活,李长寿带领全班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刀砍斧剁,肩扛手抬,修建了一条长5700多米的环岛路,让官兵的日常训练,生活避开鸟群的栖息地。李长寿还给岛上官兵制订护鸟公约,在醒目位置树起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警示牌。每年新兵上岛,爱鸟护鸟知识是必上的一课。

  李长寿在长期观察中发现,红脚鲣鸟是一种非常恩爱、合作精神很强的鸟儿。红脚鲣鸟实行一夫一妻制,夫妻间齐心协力搭建鸟巢、共同哺育后代。筑巢时,雄鸟充当“搬运工”,衔回枯枝等用于筑巢的材料,雌鸟则充当“泥瓦工”,负责搭建鸟巢,红脚鲣鸟从配对开始到营巢成功一般需要持续1-3周的时间。

  他把这些鲣鸟的生活习性、繁殖时间的选择、窝卵数、繁殖周期等等都用笔记在本子上,然后写成信件寄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在用来记录鲣鸟的笔记本都有5本,10万余字。由于研究成绩突出,他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为东岛鸟类生态学研究义务观察员。

  2005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科学技术派出硕士研究生赵贵霞赴东岛与李长寿一起研究、观察红脚鲣鸟及其栖息地。

  晨光微露,李长寿就带着鸟博士钻入丛林观察、记录鲣鸟的生活习性。夕阳西下,俩人结伴踩着晚霞在鲣鸟的护送下满载而归。出于对鲣鸟的共同爱好,再加上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两人的心里慢慢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经过数年如一日的研究与观察,他们发现,东岛红脚鲣鸟繁殖种群是我国迄今所知的唯一繁殖种群,约有3.55万对,约占世界繁殖种群数量的10%,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也是世界第二大繁殖种群。红脚鲣鸟的繁殖周期非常长,约为280天-300天;成鸟为了寻觅食物,每天单程要飞行50-150公里;受距离和飞行负荷能力限制,成鸟每天带回来的食物非常有限……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西太平洋区域关于红脚鲣鸟研究的空白。

  2009年,经过3年恋爱后,李长寿与赵贵霞喜结连理。要他们结婚的典礼上,主持人问他们相差悬殊怎么走到一起的,赵贵霞一脸甜蜜的说:“我们俩是鲣鸟当红娘的自由恋爱。”一句话,逗得现场亲朋好友开怀大笑。

  高大的抗风桐树冠上,落满了白鲣鸟。被渔民誉为“导航鸟”的珍稀鸟类将永远自由快乐地飞翔在南中国海的这片蓝色的“天堂”里。

  看着啾啾鸣叫的鲣鸟,李长寿似乎可以看到妻子正在给她的学生们讲解西沙的鲣鸟呢!

  马上就要离开了,今日相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一股暖流涌向心间。再看一眼,再看一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