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30年间中国出口飞机1700多架 成交量超10亿美元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8日 10:54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枭龙”战斗机
“枭龙”战斗机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出口

  中国航空产品出口已经有33年的历史。到2011年,成交量已经跨入10亿美元量级。歼7、歼教7系列、“枭龙”、K8系列、直9系列以及MA系列、运12系列飞机都已经批量出口。30年来,中国共出口飞机1700多架,6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航空产品用户国,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产品,无论是性能、安全性、经济性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1979年,中国航空工业打开国际贸易的大门,第一次向埃及出口飞机。

  1979年以后,在歼7基础上,经过引进、改装和自主改型,完成歼7M、歼教7等型号的升级,成为我国出口飞机的主要后续产品,取得了较好的出口成效。

  1999年,中航技与巴基斯坦空军签订了合作研制“枭龙”JF-17新型战斗机的合同;2003年,“枭龙”JF-17战斗机首飞成功;2005年,巴基斯坦建立“枭龙”组装线。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航空领域进行技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1984年,运12通过鉴定试飞,取得了中国、英国和美国的适航证,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并于1986年出口斯里兰卡,这是我国第一个民机出口合同。2004年,中国与津巴布韦签订3架MA60飞机的出口合同,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按国际适航标准制造的民航飞机首次出口。我国开始立足于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

  除了“枭龙”和K8,中国、法国、新加坡联合研制的EC120直升机项目,中国和欧直公司联合研制的EC175/直15民用直升机等都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典范。

  中航工业重组整合以来,航空产品的输出更是捷报频传。

  2008年,K8飞机率先打开拉美市场,出口18架至委内瑞拉。事隔一年多,25架运12E出口委内瑞拉创中国单笔民机出口之最。

  2009年3月7日,中航工业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总额10亿美元的42架“枭龙”飞机等批产飞机销售、合作生产合同,创我国单笔军贸合同最大金额纪录。

  2012以来,MA系列飞机的好消息频频见诸报端:5月23日,乌克兰MARS航空公司签订3架购机协议,标志着MA60飞机开始进军欧洲市场;6月6日,中航国际与汤加政府正式签署一架MA60飞机购机合同;6月8日,西飞国际与吉布提共和国政府签署了5架MA系列飞机购销合同;6月18日上午,中航国际在西安向布隆迪航空公司交付了首架MA60飞机……到目前,MA 系列飞机已累计获得国际订单近200架,已经交付70余架。

  2010年,中航工业与委内瑞拉一次签订25架运12飞机销售合同,创下我国单笔民机出口架数纪录。运12系列飞机已经向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斐济、肯尼亚等18个国家出口超过100架。

  随着中国航空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航工业对外输出的,已经不仅仅是航空产品,逐渐延伸到生产线和技术。

  1997年9月,在埃及政府的公开竞标中,中航工业洪都公司研制生产的K8飞机击败了意大利的S211型教练机和捷克的L139/L159型教练机,获得了埃及空军飞机换代的大订单。

  K8E项目合同总金额达3.45亿美元,合同内容包括:合作生产80架K8E飞机,并帮助埃方建立起完整的K8E飞机生产线。K8E项目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既实现了产品出口,更有意义的是实现了成套航空产品研发中心、航空制造技术(生产线)的输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为加速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复合材料运营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如何在保持复合材料比刚度和比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特别是冲击后压缩强度(即CAI强度),是困扰国内外材料界的重大问题。中航工业航材院逆向思维、另辟蹊径,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在国内外材料技术领域引起了轰动。此技术还通过专利许可的形式出口,进入欧美市场到国外企业,实现了中国航空材料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首次出口。

  同时,非航空民品领域也迎来了国际化的春天。

  从传统的亚洲、非洲市场到新兴的拉美市场,从飞机出口到无人机出口,从航空产品到非航空产品,从整机销售到生产线输出再到大修建线,点滴的变化,却是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明显标志。

  从仰视到与世界平视的对话,从整合到与世界的融合。今天的中航工业,已经为自己赢得了融入世界的最佳状态。在角逐世界航空强者的道路上,共舞蓝天已不再是梦想。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