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航母倒逼产业升级 钢板和焊接受制于人心中痛(2)

2012年12月11日 10:1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市场换技术”走不通了

  由航母引发的千亿级别的市场,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就是“以市场换技术”。

  在经济学家李才元看来,中国过去30多年,一直靠引进技术、让出市场来发展经济,如今“能换的都换来了”,剩下的,“想换也换不来了”。

  具体而言,在传统产业,西方还握有少数技术专利,虽不多,但都是维持高利润的“看家本事”,不可能让中国拿去。除此之外就是军工、航天等,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和高科技,更不可能“换”给中国。

  以发动机为例,飞机发动机以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负荷这“四高”为技术难点,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材料工业和制造工艺最尖端的加工能力。路透社曾评论,中国搞出了核导弹,又将航天员送上了太空,但中国迄今仍未能造出一台可靠的、高性能的飞机发动机。

  “歼-15本来已经装了国产的发动机,就是仿制的AL31(俄飞机发动机型号),但各方面性能很不令人满意,最后又换回AL31来上舰。”最近,在热播节目《晓说》中,超级军迷高晓松这样透露。

  在高晓松看来,发动机是战斗机真正的核心。一款发动机需要长期研发和资金投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花钱买,再解密、再仿制无疑是条捷径,但这就形成了技术依赖。一旦发生战争,别人不卖给你发动机,就卡住了你的脖子。而现在,由于中国仿制能力太强,俄罗斯宁愿把最先进的战机卖给印度,也不愿卖给中国。

  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展出了一款国产发动机模型,这款发动机将用于中国造的大飞机上。然而,环球网军事频道分析认为,即使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至少和美国也有30年差距。

  作为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厂家之一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它为A380生产的发动机内部最高温度达到了太阳表面的一半,涡轮叶片的转速也达到了2000公里/小时,这让我国的发动机制造难以望其项背。

  “而一旦形成技术依赖,也就在市场上越来越被动。如果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得到的技术永远都是低档货,只能跟着别人跑。”白益民说。

  一位高铁工程师就亲身感受了这种“被动”。在一次动车启动前的例行检查中,他发现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只亮灯不走秒。在向总部报告后,他收到的指令是“待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什么也不能做”。

  后来,出故障的控制器被系统提供商西门子卸了下来,自行拿回国内去修,“我们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不能扎实搞科研积累人才,要抓住机会仍然很难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在央视节目中透露,中国航母上所需要的四条拦阻索,本来想向俄罗斯购买,但遭拒。

  航母用拦阻索,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制造。这种拦阻索要求非常结实,因为一架喷气式战斗机小的20吨大的40吨,以每小时200多公里的速度着舰,这个冲击力要在很短的距离把战斗机钩住,缆索要非常细而且有韧性,造粗了就钩不住了。

  “由于没有人愿意卖给我们,我们自己也就研究出来了。”沈骥如说。

  这一细节被放大,成为航母“倒逼”中国高端制造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但是,如果中国企业不能扎实搞科研积累人才,要抓住这个被航母‘倒逼’的机会,仍然很难。”白益民并不乐观。

  曾在日本三井财团旗下企业工作过12年的白益民,曾深入研究过三井财团的扩张之路。

  从一家服装店起步的三井财团,明治维新后得到政府无力经营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一旦进入财团所拥有的广阔市场,便迅速发展,转化为民用产业;军工技术也在充足资金保障下持续进步。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

  二战后,由于日本军事发展受到压制,军工生产便藏军于民——战车、战机、舰艇乃至导弹基本都可由民企迅速转产,“这也使日本的钢铁、汽车和电子等工业,从外表到核心零部件,形成了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白益民说。

  比如三井财团下的东芝,不光在家电、笔记本电脑等领域有强大竞争力,同时东芝公司还是日本防卫厅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它生产的半导体,是可以应用在导弹上的。”

  同样也是军工企业出身的长虹,它的彩电第一条生产线是松下提供的。“从此以后,长虹就没有离开过日本,三天两头往日本跑,干吗?要去采购人家的零部件。”白益民说。

  2011年全球企业投资研发排名显示,丰田以77.54亿欧元居榜首,第2位是美国微软,第3位是德国大众,韩国三星位于第5。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是华为,位于第41位。而按国家和地区分,这个排行榜的前100家公司,美国34家,欧盟29家,日本25家。

  “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向日本学习,学习日本企业的危机意识、长期的技术研发投入。”白益民说。

  或许,宁波慈溪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这种转基因新材料被军迷形象地称为“蜘蛛丝”,主要用在防弹衣上。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30多名英国人与100多名伊拉克武装分子相遇,对方使用的是AK-47自动步枪。有3名穿了大成防弹衣的英军中弹,一个人中了7发子弹,(人)很好;还有一个中了12发子弹,防弹衣很好,但是头部中弹,死掉了。中了7发子弹的士兵退役后创办了一个网站,说中国大成防弹衣救了他的命。”

  大成公司老总陈成泗对流传于网络的这段故事津津乐道,“这一下子市场就打开了,现在美国人也来买,德国人、法国人也来买了。2004年公司卖出了4万套防弹衣,而今年销售订单已经有15万套,仅英国就有2万多套,总销售额2亿多元。”

  但很少有人知道,“蜘蛛丝”从开始研发到打开市场,陈成泗前后花费8年时间。长期的研发过程,让看不到前景的骨干人员大量流失,也让大成公司这家民营企业濒临破产,但陈成泗的坚持,让他的产品得以与美国、荷兰、日本三井公司的产品齐肩并行。

  这就像李才元所说,中国必须卧薪尝胆,力求在新兴战略产业上实现突破,进而在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记者 刘德峰)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