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匹敌欧美 京沪干线或3年内使用(3)

2013年06月14日 14:5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量子卫星助力

  在不久的将来,量子保密通信将有望走向大规模应用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将分三步走:一是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二是通过量子中继器实现城际量子通信网络;三是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潘建伟说。

  潘建伟认为,目前,我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城域网上的使用基本成熟,已经可以推广;城际量子通信网络方面,连接北京和上海的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已正式立项,有望在两三年内投入使用。

  但要实现广域的量子保密通信,还需要借助卫星。这是因为大气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子吸收非常小,而且大气层以外几乎是真空,因此量子信息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如能在技术上实现纠缠光子在穿透整个大气层后仍然存活并保持其纠缠特性,就有望克服光纤传输的弱点,将量子通信的距离大幅度提高,甚至达到覆盖全球的范围。

  可以预想,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产业化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实现,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保障未来信息社会通信安全的关键技术,量子保密通信将有望走向大规模应用,成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生物特征传输和智能传输系统等各种电子服务的驱动器,为当今信息化社会提供基础的安全服务和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链 接:

  目前,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计划已经开始,潘建伟团队作为国内唯一开展星—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研究的团队,牵头组织了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在2016年左右发射,在此基础上将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200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13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证实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12年,在青海湖完成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与纠缠分发实验;

  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地面验证,为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蒋家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