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歼10定型试飞排除故障1400余条 比国外同类快2年(4)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01日 13:27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三机并行。杜春江 摄

  战友战友 亲如兄弟

  起飞线上,面对机务人员的列队迎接,试飞员的军礼非常严肃。试飞员与机务人员,有一种以生命相托的情谊,饱含着绝对的信任、极端的负责和深厚的感情。而每一次飞行归来,机务人员看到试飞员在座舱里就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对承诺的一种敬意。

  一位试飞员曾这样形容机务人员,只要飞机上天,他们的心也就跟着悬了起来。如果飞机超过计划时间还没回来,机械师脸色就会非常凝重,这时你和他说话,会发现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

  他强调说:“机务人员既是我们的战友,更是我们的兄弟。”

  在“飞豹”某型机试飞过程中,机务人员从结构上解决了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飞控系统非正常拉起”故障;在歼10定型试飞中,机务人员排除故障1400余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119条。机务人员和试飞员亲如手足,情逾骨肉。

  对飞机的维护和保障是试飞技术的内涵之一。在实践中,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科学维修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异地试飞、特殊环境、风险科目试飞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自主研发的《机务维修管理630系统》、《航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EMSS)》、《航空维修培训评估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机务维护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精确化;故障规律、保障方法、老龄飞机维修方案设计、危险源识别控制等技术研究成果不仅有效提升了试飞保障能力,也为主机厂所、新机列装部队提供了实践指导。

  伴随试飞型号的增加和试飞强度的提高,试飞中心深入整合场务保障资源,通过一二次雷达数据融合、多目标引导、低能见度天气精准预报、“四站”保障、特种车辆保障、场道维护、鸟害防治等技术研究以及助航灯光系统的建立,在试飞基础保障能力上实现了混场次、大强度、全日制保障的跃升;试飞场务保障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科研试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是武器装备的关键性能。多年来,试飞中心立足航空武器装备“五性”评估验证技术研究和验证基础技术研究,不断探索深化研究领域,先后完成了20余个重点型号的“五性”评估工作,建立了三代机评估技术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五性”评估技术体系,为型号定型提供了依据。

  “兄弟”是试飞员对机务人员常用的称谓。每当飞机滑出,加速前行时,机务人员的目光始终不能离开飞机。虽然有过无数次眺望,但是他们仍然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天际。

  一声“兄弟”,一种信任,一份承诺,一片牵挂。追求顶尖试飞技术的万丈豪情隐匿于试飞员与机务人员长久的情感交流之中,“军民共建”总是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倍显情谊绵长。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