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巨额采购“万国牌”武器难掩自身工业隐忧

2013年08月16日 10:2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自独立建国之初,印度就怀有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雄心,在追求大国梦想的过程中,主导印度洋的海洋战略,是其大国梦的重要支撑。然而,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以及新近发生的潜艇爆炸事件,让印度海军喜忧参半——主导印度洋,印度路漫漫

  印度海军最近可谓喜忧参半。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原“蓝天卫士”号)在落后原计划4年后正式下水。7月,印度在俄罗斯改建的“维克拉马蒂亚”号(原苏联“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开始了最后阶段试航,在推迟5年交付后,终于让印度海军看到了收货的希望。8月14日,印度海军一艘购买于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发生爆炸,十余名船员下落不明。

  印度对海军建设的执着精神及其海军发展的曲折历程,折射出印度谋求印度洋主导权的勃勃雄心和漫漫长路。

  得天独厚的海洋地缘优势

  印度三面环海,占据着南亚次大陆主体板块,像一把匕首深深插入印度洋 1600多公里,海岸线长达7500多公里,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相当于印度陆地面积的 66%。此外,印度还拥有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的1000多个岛屿,其中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紧紧扼守着马六甲海峡这个“亚太咽喉要道”的西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印度洋特殊的地理位置又进一步强化了印度的海洋优势。印度洋北靠亚洲,西邻非洲,南抵南极洲,东临中南半岛和印尼群岛,进出通道依赖于周边几个重要海峡水道,包括: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好望角、大小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易于控制的海洋。印度洋周边囊括了为全球供给油气能源的海湾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印度洋上如蛛网般密布着沟通欧亚非太的重要海上航线。环顾印度洋周边,几乎没有可以与印度匹敌的海洋强国,在这样的地缘环境下,主导印度洋,成为印度一直以来的梦想。

  主导印度洋的海洋战略

  印度一直怀有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雄心。早在独立前,其首任总理尼赫鲁就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独立后,印度认为,要重振印度民族的雄威,必须依靠其所濒临的印度洋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在于印度洋,未来的崛起也依靠印度洋。印度现代海权理论奠基人潘尼迦认为,“印度天然是一个海洋国家……从16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制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前途不取决于陆地的边境,而取决于从三面环绕印度的广阔海洋。”

  进入21世纪,印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海洋、海军战略问题的官方文件,包括《印度海上军事学说》《印度海军构想文件》《海上能力远景规划》等,构建了相当完整的海洋战略理论体系。其中基本要点包括:控制印度洋的关键是控制咽喉要点、重要岛屿和贸易交通线;海军从“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战略转向“远洋进攻”战略;将印度的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大洋洲的广大海域。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印度大力加强海军兵力建设,采购、升级现代化武器装备;调整体制编制,强化海上组织指挥机构;执行“西出、东进、南下”战略,扩大海军活动和交流合作范围。

  巨额采购难掩自身隐忧

  庞大的军备采购计划是印度实现其主导印度洋战略雄心的最重要手段。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从2011年至今,印度蝉联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其中重大采购项目包括:向俄罗斯采购重型战斗机及其生产线、军用直升机、潜艇、坦克武装直升机,租用核潜艇,升级改造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向法国购买先进潜艇及战斗机;向美国购买海上巡逻机、运输机及侦察机等。

  毋庸置疑,随着这些代表世界先进水平武器装备的陆续服役,印度的军事能力,特别是海军战斗力将产生巨大飞跃。然而,军购繁荣的背后难以掩盖的却是印度自身军工技术发展的缓慢。印度有着雄心勃勃的军事工业发展计划,但效率低下的军工企业却不给力。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阿琼”主战坦克,这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坦克研制项目,跨越30年仍无法达到印军的要求而大量生产;与“阿琼”坦克同期研制的LCA“光辉”战斗机,同样进度缓慢;集合多国设计的“维克兰特”号(原“蓝天卫士”号)国产航母原定于2014年装备完毕交付使用,但日前才刚刚下水,距离交付使用还需要不少时日。

  印度“海洋梦”带来的思考

  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印度的海洋战略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它掺杂着海权与陆权的争论,是现代西方海权观念与殖民遗产相结合的产物。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安全形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印度抓住“9·11”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及应对亚太其他大国崛起的需要,迅速改善了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关系。这样一方面减小了印度海洋安全战略面临的阻力,又使印度在国际军购市场上左右逢源。这种基于地区战略态势判断,主动继承历史遗产,积极追求海洋战略利益的实践策略,具有研究借鉴意义。

  然而,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印度版“海洋梦”还存在目标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首先,对印度洋海权的争夺。数百年来印度洋海权始终是全球霸权争夺的焦点,冷战后印度海权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当前,全球海洋霸权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中,其在印度洋周边驻有第五舰队和大批海空兵力。短时间内,美国或许能够允许印度发展可控的“印度洋控制能力”,但长期来看,除非印度抛弃不结盟政策甘作美国附庸,否则难免触动美国敏感的神经。

  另一方面,印度军备发展过度依靠国外采购。“万国牌”武器装备,虽然可以迅速提高军队装备水平,但这些武器在能力生成、系统集成、维修保障、战时自持等方面均受制于人。“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装价钱一涨再涨、工期一拖再拖,以及基洛级潜艇爆炸正是实例。没有强大工业基础支持,指望完全靠国外采购,是很难打造出一支真正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的。

  伴随着印度经济的腾飞,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梦想有了更多的底气,也有了更强的实践能力。可以预见,主导印度洋的海洋战略,未来将会在印度国家战略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印度洋上的实力博弈,才刚刚展开。  图片合成:刘晓博 -李剑 杜立烨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