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军火商为卖武器炒作中印对峙 中媒被指轻视印度(3)

2013年08月21日 08:43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两国互派记者应增加到75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主席乔希·辛族说,高层次的印中媒体交流将有助于消除彼此误解。负面和不正确的报道会给两国决策者带来更多压力,导致他们对改善双边关系踯躅不前。他希望,双方关系应成熟到都愿意摒弃昔日“非黑即白”的旧观念,并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目前中印在对方国家常驻的记者加起来仅约“可怜的”20人。印度曼尼帕尔大学地缘政治学教授纳拉帕特认为,中印应多互派记者到对方国家,“数量应增至比较合理的75人”。他建议,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进入印度且像英美节目那样容易被收看,反之亦然。印度学者夏尔马建议:“印中两国媒体可以积极一点,花钱邀请对方的记者来参观、交流,为什么一定要将这些事推给政府做呢?”他认为,两国政治家和外交官必须意识到,在双方媒体重新认识对方的文化、习俗和惯例之前,两国民间的关系不可能得到加强,媒体的贡献是可以使政治家和外交官改善中印关系的任务更加简单。官方应把对方派来的记者当成“品牌大使”而不是“鼓动战争的贩子”,记者手中就像握有反映对方社会真实情况的明镜。

  胡仕胜认为,中印关系主要还是由两国政府来主导,“高层领航的推动力大于民意的牵制力”,因此双方媒体的负面报道对中印关系并无大的影响。他建议两国媒体多互动,多在对方国家落地设点,利用网络、电视等工具来进行宣传,多做一些能让两国人民相互欣赏的报道。中国媒体对印报道应更加全面,用词不应带感情色彩。赵干城认为,由于沟通少,两国民间“偏见代替正确认识”的现象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就需要双方加强交流。自律的媒体对敏感问题一般要“不乱讲、不挑衅”。他特别提到中国媒体最近对印度航母下水的报道,“其实中国应更加自信一点,只要客观陈述就可,不用凸显印度的劣势”。

  印度联合新闻社经济部前负责人、现为自由撰稿人的拉吉夫·西奥多谈到一个“技术问题”:“印媒必须对译自中国媒体的涉印报道保持最高程度的谨慎,因为在翻译对方报道时也有风险。印中媒体也不要过分援引西方媒体对两国的负面报道。”也许只有这样,中印才能从容地进行交往。(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吕鹏飞 本报记者 凌玉环 孙啸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