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试飞员梁万俊:惊天一落 感动全中国(图)

2013年08月22日 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试飞员梁万俊:惊天一落感动全中国(图)
    资料图:空军试飞团副大队长、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先后完成数十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成功处置某型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重大特情,被评选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谭超摄影.JPG

  中新网8月22日电 7月的西安,骄阳似火。古老的白鹿原下,热浪袭人。空军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训练场上,空装“五级”主官集训单兵动作考核正在紧张地进行。一位身材清瘦、面色谦和、眼神中透着果敢坚毅的大校军官,动作标准规范、一丝不苟、潇洒自如。

  这个人,就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军自学成才十大标兵”、一等功臣,极富传奇色彩的空军特级试飞员、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梁万俊。他安全飞行近2300小时,先后完成数十项重大科研任务,成功处置多起重大空中特情,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赢得国际声誉,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近日,在古都西安,记者再次走近了这位感动中国的试飞英雄。

  惊天一落,感动全中国

  说起当年,梁万俊已经非常淡然,但是那惊天的一落,早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生命的记忆里——

  梁万俊说:“每每想起那一刻,我就会想到一名空军试飞员肩头的责任!”

  那是2004年7月1日,四川成都,大雨初歇,碧空如洗,是个试飞的好日子。

  梁万俊驾驶中外联合研发的“枭龙”战机直冲九霄,执行“加力边界”科目试飞任务。他驾驶战鹰顺利爬升至1.2万米高空,在距机场70公里处,当他按规定做完加力边界动作后,突然发现油量指示异常。

  “油量输出过快,已关加力。”梁万俊瞬间判断飞机漏油,立即向指挥员报告,同时关加力,并调转机头对向了机场。这一系列动作做完的同时,听筒里传来了指挥员“立即返场”的命令。

  两分钟后,油表指针停在了0刻度。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4700米,距本场20多公里。

  “空滑迫降?”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万分之一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虽然遇到此类重大特情,飞行员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科研新机关系着我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声誉,关系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很可能影响到战机研制。

  一定要保全试验数据!一定要保住科研新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空滑迫降——梁万俊以十足的勇气很快做出决定,虽然对自己的迫降技术颇为自信,但这毕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高空远距迫降。

  梁万俊的决定得到了两任部队长雷强、钱学林的支持,在他们的引导下,梁万俊十分精准地修正着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偏差,平稳地驾驶飞机穿过云层,向机场方向飞去。1分钟后,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空。降落机会只有一次。

  “准备降落!”13时43分,随着一声口令,梁万俊操纵飞机对正跑道,飞机成大锐角、以每小时361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扑向跑道。

  塔台、机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梁万俊驾驶的战机。

  飞机以超出常规100公里的速度接地!刹车!放伞!巨大的轰鸣声中,轮胎刹爆,飞机拖出两道长长的轮印,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稳稳停住!机场上、塔台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互相击掌、拥抱、欢呼,全然不顾眼中流下的泪水。该型战机的一位老专家,更是抱着梁万俊激动地失声痛哭。如果飞机坠毁,他半辈子的心血很可能付之东流。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梁万俊的颁奖词。

  这惊天一落,不仅使梁万俊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重要的是,这惊天一落,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带回了宝贵的试飞数据,大大缩短了科研进程,甚至挽救了整个项目,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惊天一落都堪称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学成才,倾力传帮带

  有一年3月,梁万俊在组织新机理论学习时,被一名试飞员提出的关于发动机构造原理方面的一个问题给卡住了。虽然那名试飞员问的问题,属于飞机设计专家才能解答的问题,但还是引起了他的反思:要做一名优秀的试飞员,必须要对飞机的整体局部、系统关联及设计制造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遇到特情才能从容应对,才能及时准确发现飞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主管试飞训练工作,当一名优秀的教员,搞好传帮带,是我的职责。”梁万俊告诉记者,“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从此,梁万俊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收集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航空资料、上千张飞机图片、上百种飞机模型,自学了《军事教育学》、《军事高科技知识教材》、《空气动力学》等相关知识,并订阅了《中国主战武器》、《世界航空航天博览》等十几种杂志,记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飞行心得体会……

  学到的东西越多,就会越发觉得知识的匮乏。梁万俊经常用大圆和小圆的理论教育新试飞员学无止境:“把圆包含的面积比作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面积越大,懂的越多,但圆的边界所接触的,不知道的更多。在这个知识瞬息变化的时代,放松自身的学习,就不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就不能在新军事变革中勇立潮头。”

  盛名之下的压力、刻苦努力的学习,促进了梁万俊的全面提升。遇到一些新科目、新练习,梁万俊也总是先学一步。为搞好某新型战机的座舱实习带教,梁万俊不辞辛苦,每天下午冒着酷暑来到机场,在座舱里熟悉电门、开关、操作程序及相关数据,直到烂熟于心为止。

  大队试飞员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喜欢找梁万俊,每次他都毫不保留地悉心为大家讲解,让他们彻底搞清弄懂还不够,他还要延伸拓展,教给大家思维方法,如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怎么感觉老梁身上的书生学者气越来越浓了呢?”“原来你也有这种感觉!”不少试飞员都感受到了梁万俊身上发生的显著变化。新试飞员小赵的感受更是颇深:“老梁是个非常讲求科学又严谨细致的人。在带训过程中,他更多的是给我传递一种理念。讲的最多的是如何规避风险、确保安全。什么样的动作该选择什么区域、什么高度,还要随时兼顾飞机所处的位置……”

  “虽然试飞是高风险职业,但风险是可以规避的,要安全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建立科学正确的理念……”梁万俊的传帮带赢得了大家由衷的敬佩。

  2005年,梁万俊被评为“全军自学成才十大标兵”。

  投身科研,一切为实战

  2002年,国产某新机01架试飞前,梁万俊作为试飞小组成员在参加完品模、铁鸟台及机上试验后,感觉驾驶杆的横向控制难操纵。职业习惯告诉他,在空中,飞行员操纵是否灵巧顺手,直接影响飞行的质量,未来战争,战机稍纵即逝,不顺手的操纵很可能贻误战机,甚至给飞行员带来灾难。

  梁万俊多方查找资料,提出调整的可行性建议。工厂被他认真的工作态度折服,专门组织人员攻关。在多方求证和试验基础上,对驾驶杆进行了调整。事后证明,这个小小的改进,对改善飞机的操纵性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试飞员既是新机定型的鉴定者,又是新机性能的探索者,更是新机设计的参与者。“试飞员其实是在空中工作的工程师,参与科研是我们的责任。但紧盯实战,用智慧、心血和汗水,为战友‘铸利剑’、‘磨钢刀’,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能够时刻感受到梁万俊对试飞的深刻感悟和对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思考。“作为试飞员,我们的头脑中要时刻想着部队飞行员的实战需要。”

  在某型新机人机界面测试过程中,梁万俊和其他试飞员一起,严把简捷、明了、易读、准确等实战标准。为达到最佳效果,他们和研究所、工厂人员一起,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反复试验,多方征求意见,从部队抽调飞行员进行测试,终于形成了一比较完善的方案。

  但当他真正驾机试飞的时候,总感觉飞机操作起来有一点“肉”,飞机快速滚转、快速建立过载、快速指向的反映总是慢那么一点点,操作动作做完后,飞机的响应有一点滞后。他不放过任何一点缺陷,甚至一点点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那段时间,他甚至在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还在体验速度与拐弯半径的关系。

  对于飞机来说,其操纵性和抗扰动品质(平衡能力)是矛盾的。就像两个敌人对射,出枪射击速度越快,越能占得先机,但平衡却越难把握,越难瞄准射中对方。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搭配、达到最佳效果,他和研究所、工厂人员一起,反复试验,直到调出最佳战技指标。

  “在试飞过程中,我们第一位考虑的,是部队的使用,作战是否方便。”梁万俊说,“这很自然,就像已经融入我们骨骼、肌肉和神经的条件反射!”

  飞行员作为空天作战的主体力量,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人才资源。从飞行员中精挑细选的试飞员,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梁万俊,作为空军试飞员队伍的杰出代表,正在新时期的科研试飞历程中,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强军梦、强国梦。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