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飞创新显著缩短重点型号鸭翼部件试制周期

2013年09月12日 11:25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中航工业成飞典型人物报道之十七

  车刀在数字化加工中熠熠闪光

    ——记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成飞车工“第一刀”张林

  可能你没有听说过,有工人师傅在车铣复合机床加工零件中,在三爪大卡盘和四爪小卡盘套用时,大胆的在夹有零件的小卡盘上铣一个平面,让大卡盘的三爪牢牢夹持小卡盘,杜绝了卡盘间的自由滑动,有效控制住了夹在小卡盘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跟随大卡盘转动,从而使大、小卡盘和零件在装夹、加工过程中完美实现三体合一,保障了零件所需的加工状态和质量……

  也许你还没有见识过,利用车铣复合单元加工深腔型零件精型面时,由于已加工好的内腔上下两面较薄,两腔之间的支撑壁承受力较弱,导致在铣上型面时,零件发震,引起弹刀现象。有工人师傅就自己动手铣了两个圆盘紧贴内腔上下面,中间用螺钉固定支撑,增大了壁面强度,使零件得以优质顺利完成……

  此时,也许你要问,这么厉害的师傅是谁?他就是中航工业成飞“张林班组”带头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张林。

  成飞职工记忆中的张林,是普通机加的技术能手,他的“深孔双键槽加工技术”、“动力磨削头的发明”深入人心。随着成飞数字化制造业的发展,张林的技术技能紧跟公司发展的需要,他带领“张林班组”成员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搭建创新舞台为手段,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强化创新实践,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激情,取得了显著效果。每天行走在生产现场的他,不仅在普通机床进行着指导,还不断地将加工经验、加工技术融入到数字化加工中,解决了系列加工难题。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张林的传帮带下,张林班组涌现了许多敢打硬仗的职工。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张林班组不仅攻下了深孔双键槽的加工难关,而且还在“孔挤压技术的应用问题”、“70油杆的对称度问题”、“M24×1.5螺纹加工的超差问题”、“数控机床加工行程问题”、“数控机床刀具问题”等等一些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发挥技术创新的能力。该工段职工这两年的小改小革成果共计有20余项,取得实效,有力促进了科研生产的发展。

  这不,为了更好地解决“深腔回转类结构件”的加工难题,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建议团队启动“三班倒“工作模式,边操作,边优化,整个团队天天泡在机床旁边,一遇到难点,大伙就及时讨论分析问题,竭力解决难点,不断大胆创新。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开发了新型高效减震加工刀具,探索了钛合金车铣复合高效加工新方法,从而进一步优化了钛合金深腔零件的加工策略和参数,保证了零件加工质量,还显著提升了此类零件的加工效率,为公司研制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将某重点型号鸭翼转轴梁的车铣复合加工周期由首件试制阶段的25天缩短至7天,将加工难度更大的垂尾转轴梁控制在了15天。”这支由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张林和液压件厂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组成的液压件厂车铣复合加工技术专项攻关团队,面对某重点型号研制攻坚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攻克了新机研制中的多项难题,受到了公司主管领导的肯定和专业厂领导及同事的高度赞扬。由此,这支团队被评为成飞公司的“每周一星”。大家都说,团队的殊荣离不开张首席的领队,“张首席,我们佩服你!”团队的年轻人总爱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家都深知,张林,这把在创新中熠熠闪光的“车刀”,就是从一个普通机加设备的岗位能手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有效地将普加技术技能的宝贵经验与数字化信息制造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宋锐 张小洪)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