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探秘

2013年09月12日 11: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中国边防警察参与中老缅泰四国第十三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

  北京时间8月19日7时,随着3发绿色信号弹划过湄公河上空,3艘执法船在云南关累港鸣笛起航,这标志着中老缅泰第十三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正式启动。

  出发时,由于适逢洪水期和湄公河流域发生高发的“登革热”疫情,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对此次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做了预案,确保妥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航道泰国清盛段发生举世震惊的“10·5”惨案,13名中国船员被犯罪团伙残忍杀害,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也给湄公河流域沿岸群众和过往商船带来恐慌,致使“黄金水道”一度停航。

  为保护中国公民在境外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决定在公安边防部队中组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联合老挝、泰国、缅甸在澜沧江—湄公河上开展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共同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从云南关累港码头出发,踏上四国联合巡逻执法船,了解到湄公河上那些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巡航故事。

  挑战湄公河

  从常年在湄公河上开船的一名民船船长到被特招进警营,37岁的谭建华这一生似乎与湄公河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11月,谭建华成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的一名边防警察。是时,湄公河“10·5”惨案的枪声刚响过不久。

  谭建华老家在重庆万州,从小就在长江边看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小时候,他有一个梦想:自己开着船在江面上航行。初中毕业时,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一所中专学校——重庆河运学校,就读船舶驾驶专业。身高1.8米、视力1.5、喜欢与水打交道,谭建华具备了当一名船员的诸多条件。读完4年中专,他回到长江,成为一名舵工。

  刚跑湄公河时,谭建华还是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从一开始给私人老板打工,到和几位师兄弟一起合伙投资100万元买船搞货运,他在湄公河上的谋生之路看起来有了奔头。

  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全长4880公里,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世界第六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在我国境内河段称为澜沧江,长2130公里,境外河段称为湄公河,长2750公里。澜长江——湄公河以前通航的只是中国境内段,1996年下游段才通航。

  “我们的货船载货每次都装得很多。如果货装得少,就赚不了钱。”谭建华笑道。

  与湄公河上大多数船员不一样,喜欢琢磨的谭建华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的船员:“有文化的不会开船,会开船的没有文化,导致这条江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航行依据,更不用说航道图了。”

  “湄公河上的航行不能靠磕磕碰碰,应该靠科学。”谭建华从1998年开始着手研究,只要一到港口,谭建华就和船员在一起探讨航道变迁情况,交流航行经验。他觉得,应该把在这条江上大大小小的事故地点、航道图、航标、水深、水流、礁石分布情况、上行航法、下行航法等总结出来。

  谭建华的做法得到了西双版纳海事局的支持,他们给谭建华送来了电脑和摄像机。如今,当地的海事部门用的有关湄公河的航道情况的资料也是他编写的。

  “这里的航道,没有助航标志,同时山区河流是原始的,会变位和走形。以前,我们一直在磕磕碰碰,通过触礁、搁浅等血的教训来不断地发展航运。”谭建华说。2003年,由中方牵头出资,其他3个国家出专家,对湄公河进行评估和航道整治。在航道的缅老界河又弯又窄的龙中、帕堆附近,人工挖掘了两米深、30米宽的航道,才把湄公河的“咽喉”打通。

  在湄公河航行,不像在海上有电子海图,哪里有暗礁,哪里有灯塔,都标得很清楚。谭建华说:“在这条江上,培养一个优秀的能独立操作的船长要8年,这还是最快的。”

  “我感到热血沸腾,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强大是多么重要!”参与了13次巡航的谭建华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12月10日的首航,“那次有5条执法船,中间夹杂着10条民船,像一条长龙。”

  当时有首长问操舵的谭建华:“你怕不怕?”他回答:“我们的兄弟姐妹都被人家残忍杀害了。我就是死在湄公河,也值得!”

  “要是枪一扫过来,生死就在一瞬间”

  和谭建华一样,45岁的郭武也是被特招入伍的。入伍前,郭武在金三角旅游航运公司担任旅游船船长,专门拉客人到泰国旅游。2011年11月,郭武正式成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的边防警察,警衔为一级警士长。

  “糯康案后,我相当震惊。那些死去的船员,和我们都在一条江上开船,许多人都认识、都打过照面。”郭武不无悲伤地说。

  以前,在湄公河上靠船谋生的船员,几乎没有没被拦截过的。郭武开的旅游船就遇到过冒充执法人员的武装分子。这些不法武装分子往往以查毒品、查军火为由,把过往的商船拦截下来,抢走值钱的东西。

  2011年8月22日,郭武开着“天达2号”旅游船,载着20多名游客从云南景洪到泰国旅游。途中,一伙不法分子开着快艇冲过来,拿枪对着船员,要求把船靠近岸边,并把船员和乘客撵到岸上,要求大家抱头蹲下。

  郭武清楚地记得,他们每个人都带枪,有一个小头目身上背着微冲,手里拿着一把短枪。在船上搜了一个多小时后,就把船员放了。客人上船后,都说携带的相机、手机、放在包里的现金都被这伙人抢走了,初步统计损失就有10多万元。有一位游客是一位老妈妈,因动作慢了点,不法分子还对天开了两枪,把老妈妈吓晕了。

  在湄公河上的“水上专家”谭建华看来:“真正的出一次航,就像打一次仗。既要与险滩暗礁作斗争,又要对付湄公河两岸武装势力的威胁。”

  湄公河“10·5”惨案出事船只中,遇难的两名船长黄勇和杨德毅,还有一名校友王建军,都是谭建华平常“要好的哥们”。他感慨道:“10月4日,我和他们还在梭累港会船。”

  “以前,湄公河过往商船的桅杆上除了悬挂国旗外,许多船只还悬挂白色的塑料袋,那就是保护费已经交了的标志,对方就不会拦截。”谭建华说。

  成为水上支队的一名边防警察后,和入伍前相比,同样在湄公河上开船的谭建华觉得有了底气,但湄公河上的危险仍无处不在。

  在第二次巡航时,编队在会龙河口附近,得知中国船只“盛泰11号”在湄公河上遭遇枪袭,决定掉头援救。指挥部和老挝边防连迅速取得联络,从水路赶赴出事地点。天黑水浅,编队用探照灯照着航行。

  “那次幸好没有人员死亡。由于船长惊吓过度,不能集中精力开船,后来船也触礁。编队帮着把出事船只拖上滩。他们回去很感动,老板后来还送来了锦旗。”谭建华说。

  第四次巡航后,湄公河上一度平静,但来自两岸武装势力的威胁一直没有减少。

  今年糯康被执行死刑后,糯康的兄弟和他的手下在泰国购买了两枚火箭弹和发射器。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掌握了这一信息,就和缅甸方面联系,进行了清剿。还有一次,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得知,糯康残余势力打算把水雷放在江底,在湄公河航道某一地点对编队进行袭击,也被提前处置了。

  “在糯康残余势力没有完全毁灭之前,我们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松懈。他们有毒品走私,我们就相当于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剌。”郭武说。

  “那次感觉真的是要战斗了!”

  作为新组建的一支水上警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涉外性比较强。除了“歌声、掌声、帆号声”、“站相、坐相、走相”的要求相当严格外,在航行中,每一名指挥员和战斗员随时都处于“准备战斗状态”。

  在国内航段航行时,指挥部有时会设置一些障碍,如用空炮弹、放鞭炮、扔石头进行干扰训练,看艇上的指挥员会不会及时处置,考验战斗员会不会紧张。

  “我们面对的是可能躲在森林里、藏在暗处、带着火箭筒的恐怖分子。这条江最宽200米,最窄处不到20米。只有通过贴近实战的训练和防袭击演练,才能保证每一次巡航的安全。”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水勤科朱红胜警官说。

  “编队在航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指挥员要用耳朵听听两边有没有异常的声音,观察员身着防弹衣、拿着望远镜在前面观察,通导兵要把视频指挥系统联络好,机电兵是艇上的心脏医生,枪帆兵在第一时间要能把子弹装上去、关键时刻要能打响……”

  根据治安情况和复杂性,湄公河航道巡逻执法的勤务分段执行,共分为三级勤务:一级勤务,全员值勤,所有的武器都要上;二级警务,有一半人在值勤;三级勤务,安排警戒哨,四面布署警力。当发布一级勤务时,战斗员要在30秒钟内完成所有准备,包括运弹、子弹上膛、进行瞄准,如果完成不了,可能就要挨打。

  “我参加了9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其中有一次航行时,子弹都发到了我们每个人手里,当时听到湄公河上有商船被袭,要去解救,气氛比较紧张。我接到的任务是,带一个翻译,携带武器和另外两名战友到陆地上去搜捕。我身上带了300多发子弹,那次感觉真的是要战斗了!但最终是有惊无险。”回忆那次临战状态的情景,28岁的枪帆长黄萌握紧了拳头。

  “真干起来,他们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黄萌的自信在于,他和他的战友代表的是国家的武装力量,一些不法武装分子包括糯康残余势力和一个国家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但作为小股的力量,不排除他们会打冷枪,因此,我们不会掉以轻心。”

  糯康案发生后,有一天,还在上海公安边防总队工作的黄萌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当时他就觉得“这是一个挺大的事儿”。后来,公安部边防局要抽调人员组建水上支队,他就申请了。“也快,刚定下来,第二天就给我把飞机票定好了。”

  2011年11月9日,黄萌抵达云南。到了这里,他在老家的女朋友向他提出分手。

  “损失归损失,我的骨头练得还是比较硬的!”黄萌弯起胳膊说,“在第六次巡航中老联谊晚会上,我把衣服一脱,在水泥地上,几个倒功腾空、前倒、前扑、侧倒,只稍微秀了一下中国边防警察的“肌肉”,就把老挝的军人给惊呆了。”

  在黄萌眼里,在湄公河上航行的人,大多是各个国家的合法公民。在登船执法检查时,除非接到情报,执法检查人员一般主要检查船名、船号、船主、运载货物、相关出入境证件、是否有违禁物品等。

  38岁的孙其峰是水上支队53901艇机电班班长。尽管有16年的海警资历,但水流湍急的湄公河还是让他每次出航担心:机电设备会不会出故障?会不会影响出航?第三次航行中,由于湄公河水位较浅,编队的船艇搁浅了几个小时,在战友们的通力合作后,才排除了险情。

  航行中,机舱里温度很高,要轮流值班。孙其峰每次在登记主机监控参数时,衣服往往湿了很快又干。走到甲板上,耳内仍一直“嗡嗡”地响。有人和他讲话,他还是听不清楚,得大声问,才能听得清。

  2013年1月,在孟漠援外值勤时,孙其峰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一直隐藏在心里。等到完成任务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去世一个月。

  25岁的白族姑娘张静2012年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边防警察。她是巡逻执法编队中唯一的女警官,工作是泰语翻译,这次是她第六次参加湄公河巡逻联合执法。

  航行中,张静的生活在艇上还是有些不方便。艇上刷牙、洗脸用的是浑浊的湄公河河水(加点净水剂处理)。上厕所时,她就叫一个战士帮着看一下门,洗澡只能等艇停靠老挝孟莫码头后。

  作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张静觉得自己还不能达到“专家级”的同声传译水平。因此,巡航之前的准备工作会特别累,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我现在最需要提高的是专业方面的词汇,而不是一般的生活用语。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翻译这个桥梁,使外方代表团真诚地感受到中方执法合作的诚意。”

  湄公河国际航运和旅游业全面恢复

  8月22日14时许,巡航编队缓缓靠近关累港码头。在历时4天3夜后,中老缅泰四国第十三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勤务顺利完成。

  在此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中,中老缅泰共派出159名执法人员、8艘执法船艇,总航程512公里。联合巡逻编队采取了全线巡逻、定点查缉、伴随护航等方式,对限定水域、金三角敏感水域等重点水域开展执法。共检查船舶15艘、货物634吨、联合走访船员23人、发放警民联系卡32张。

  其间,中老缅泰四方执法人员还召开了多边和单边情报交流会。中泰双方在泰国清盛开展了交流互访活动,分别通报了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非法武装活动及打击毒品犯罪情况,并就密切联系、深化合作,共同打击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进一步达成共识。

  “应泰方的邀请,中国边防警察和当地警察一起在泰国清盛走访了中国的民船,这还是第一次。”联合巡逻执法编队中方指挥长金尚文说。

  据统计,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以来,共派出执法人员1791人次、执法船艇98艘次,总航程6650公里,总航时545个小时,成功救助91艘遇险商船,打捞沉船2艘,为480余艘商船进行了护航。

  金尚文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四国开展13次联合巡逻执法后,目前在湄公河上航行运营的船只已达到574艘,比以往明显增加。湄公河现在航运安全达到了“10·5”事件以前的最好水平。到目前为止,湄公河没有发生大的枪击事件。湄公河国际航运和旅游业全面恢复,沿河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大大提升。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支队长三郞·旺尔甲表示,目前,水上支队在昼夜航行、观察警戒、协同作战、公开查缉、处置突发事件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下一步,巡航的设备会更加先进,会配备新的突击艇,从关累港到孟莫码头巡逻执法一天就能跑个来回。

  在随船参加第13次联合巡逻执法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湄公河上悬挂老挝国旗的商船较多。老挝人民军南塔省军区作战处处长、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老方指挥长通占中校共参加过5次巡逻执法活动。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湄公河惨案对湄公河的通航和过往商船产生过严重影响,沿岸人民和船员一度人心惶惶,彻底打击湄公河两岸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及糯康的残余势力成为重中之重。在糯康伏法以后,湄公河的航运逐渐得到恢复,湄公河的治安逐步得到改善。

  “这都归功于中老缅泰四国联合巡逻执法。”身为一名军人,通占在和中国边防警察打交道过程中,感到中国边防警察对四国的执法合作非常真诚。“他们给我留下了英勇无畏、纪律严明的深刻印象,而正是有了他们的英勇和无畏,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才得以顺利开展。”(记者 何春中)

【编辑:王硕】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