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揭秘第六代战机“六超”特征 盘点各国进展(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17日 09:43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第六代战机什么样

  早在美国F-22战机开始部署和加快F-35战机研制的时候,美国也在同时考虑接替这两种的下一代战机。2007年10月,美空军率先开始对第六代战机具体需求展开研究。紧接着美海军也在“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框架下对海军型第六代战机的能力需求进行了评估。经过前期论证,美空军于2010年4月组建了第六代战机办公室。之后,美海、空军分别发布第六代战机“能力需求信息征询书”,表明美国第六代战机概念设计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竞争最佳设计方案,主要有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两家航空巨头参与该项目的方案设计。波音公司在2008年1月首先提出F/A-XX第六代战机概念方案,并在今年4月推出了最新版概念模型,引起广泛关注。洛马公司于2012年1月公布了其第六代战机设计新概念,重点突出了新一代战机速度更高、航程更大以及宽带隐身等新特点。

  从两家公司的公布的设计概念方案来看,第六代战机不仅继承了第五代战机的优势和特性,而且在创新和性能上又有新的突破。目前,最受关注的还是波音公司的新版F/A-XX概念机,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六超”,即:超扁平外形;超声速巡航;超常规机动;超远程打击;超维度物联;超域界控制。

  超扁平外形。第五代战机为了达到隐身的目的,不得不以牺牲其性能和载弹量为代价,严重影响到实际作战效能。第六代战机为了具备全向隐身能力,采用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和无垂尾设计,从直观来看,六代战机的曲面外形扁薄、平滑而流畅,传统意义上的机身、机翼和尾翼变得模糊,从而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各种姿态下的隐身性和机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F/A-XX最新概念方案采用了鸭翼无尾布局,还可能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这种布局与F/A-XX早期方案相比,既突出战机的灵敏性,又便于实现全向宽频隐身的设计目标。

  超声速巡航。超声速巡航依然是第六代战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为此,美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第六代发动机的论证和研制工作。第六代发动机是性能更优越的新一代发动机,其特点:一是结构优、耗油少、效率高。耗油率比第五代战机降低25%,由于使用变循环发动机技术,提高了不同飞行状态下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使第六代飞机既能亚声速巡航飞行,又能进行马赫数3~6的超声速巡航飞行。二是材料新、推力大、重量轻。第六代发动机中,新材料的采用率将达到50%以上,使发动机的重量大大减轻,其推重比可达到15~20,大大超过目前最先进飞机仅为10的推重比。

  超常规机动。超常规机动是六代战机隐蔽攻击和自我防卫的重要性能指标。由于采用超常规气动布局、矢量推力发动机和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第六代机将普遍具备超声速高机动和亚声速超常机动的能力。波音公司宣称,F/A-XX能够实施各种超常规机动,其常规的爬升、盘旋、滚转和直线加速等特性,也将全面优于第五代战机F-22,同时还具备完成导弹防御、空中遮断和近距支援等特殊作战任务的空中机动能力。

  超远程打击。第五代战机重点强调隐身突防、精准攻击、超视距打击,但对远程打击强调不够。第六代机将在保持高隐身性、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的同时,在攻击力方面更注重远程甚至超远程打击能力。其实现途径,除了追求超声速、长航时飞行外,还将突出超高速、超远程打击武器的应用。据有关资料称,F/A-XX能携带6吨重的精确打击弹药连续飞行50小时,并能够挂载动能武器和电磁、激光等全新概念武器。

  超维度物联。物联网是一种将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联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第六代战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基于物联网构成的作战平台。在物联网内,无论是陆基、海基、潜基、空基还是天基的授权用户,都可对其实施在线访问,并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操作。这种超越维度的“即插即用”式物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能。

  超域界控制。第六代机将具有更大的作战空间,既可以是有人机,也可以是无人机。波音公司的F/A-XX方案,就包括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操纵。另有消息称,美国空军基于X-37B的技术,还计划发展一款具有超高声速巡航和全球打击能力的空天一体化飞机,使其作战空间由天空延伸到太空。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