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登月第2人:中美应共建月球基地探索火星(图)(2)

2013年09月23日 08:3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环球时报:请您谈谈对中美航天合作的看法。中美航天能共同做些什么?

  奥尔德林:我认为火星之旅应该有中国的参与,中国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卓有成就。美国应邀请具有载人航天成就的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共同为人类探索外层空间贡献更大的力量。不仅如此,双方还可推动航天领域其他方面的合作。但很遗憾,由于政治原因,这些计划尚未实现。从当前来看,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经费预算仅能够支撑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国际空间站在此后的命运何去何从尚是一个大问号。一种可能是由日本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共同出资,使国际空间站延长寿命。无论如何,国际空间站这样昂贵、庞大的项目单单靠美国一个国家的经费支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再谈谈登月和探月。尽管我早在40多年前就登上月球,也正在致力于人类登上更遥远的火星,但美国作为迄今唯一的具有登月历史和经验的国家,从逻辑上说,有责任、更有能力以重返月球的方式来带领众多有探月、登月愿望和规划的国家共探月球资源和宝藏,共同创建“国际月球基地”。我想这不仅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帮助,而且会对未来探索月球以外的火星或其他行星大有帮助。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国家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发挥自身强项和优势,在太空低轨共同做些事情。要知道在低轨42度之处是各国展开联合操作的最佳“地段”,因为在那里大家的轨道相同,且太空碎片少、太空环境俱佳。

  从美国方面来说,尽管当前存在着某些政治阻力,但各国联合起来共享月球资源的一天终将到来。当然,困难也是存在的,最大难题在我看来是各国联合起来用机器人探测器探月,我认为美国和中国都应参与到此项目中来。

  环球时报:您认为这个“国际月球基地”应包括中国?

  奥尔德林:我当然这样认为。在2010年,我就已经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谈过这个构想。在明年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45周年的场合,我将向奥巴马政府进一步重申此设想。我觉得在那时重申,时机会更恰当。我认为NASA会赞同我的设想,但他们无疑更听总统的。

  2015年7月是美国“阿波罗”和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冷战期间太空首次会合的40周年纪念,这也是纪念双方首启国际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既然美国和苏联都能够从冷战走向合作,我对中美航天合作更持乐观态度。

  环球时报:您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在哪方面?

  奥尔德林:从我个人来说,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美国国会议员工作方面。对我来说,要将航天国际合作的理想变成现实会有大量的功课要做。但有一点我确信,就是美中航天合作不仅具有可能性,且潜在的合作领域应始于国际太空站、国际月球基地及相关的领域。而做通决策者的工作是迈向合作的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如果经费预算允许,NASA应展开更多的项目,至少,应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待中国航天?

  奥尔德林:我认为中国航天取得了巨大成就。前些年,我曾写了部科幻小说,在书中预测中国将会在海南某座岛屿上建造航天发射设施。数年后的今天,我欣喜地看到当年的科学幻想已经变成现实。如同中国刚刚欢度的中秋佳节一样,中国古代“嫦娥飞月”的神话已经变成人类登月的现实,中国不久将发射的“嫦娥三号”更会使中国航天向着载人登月的梦想迈进一大步。 (温燕)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