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爱萍抗战工作大转折:毛泽东点将赴上海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23日 13:0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决定了张爱萍重返上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曾经担任过军委骑兵团政委、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张爱萍,一心想奔赴前线,跃马挥戈,疆场杀敌。“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张爱萍最终选择了与抗大许多学员一样的方式,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要求到前线去。

  抗大学员不安心学习要求到前线去的情况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这天,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在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此前,毛泽东多次到抗大上课,对这些学员也比较了解。尤其是张爱萍,还是毛泽东介绍他进入抗大的。在抗大一个简陋的主席台上,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毛泽东讲了抗战爆发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热情鼓励了同学们“要求到前线去”的积极性,同时告诉大家总政治部确实准备选调一批学员到部队和前线去。

  张爱萍闻此,精神为之一振。他认为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理想将要实现,因此显得非常兴奋。

  毛泽东的讲话在继续,浓重的湖南口音,语速不快,但很有力。

  “我们的抗日大学还要办下去,而且还要扩大。你们中的有些人将被留下来做教员,这也是抗战的需要嘛。如果大家都走了,我们还怎么培养抗日人才?况且这里的天地也很广阔,也仍然有用武之地嘛。”继之,毛泽东的宣布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凡写信要求离开的全部留下,没有写信的可以分配到前线部队。”

  张爱萍就这样事与愿违地被留在抗大当了教员。

  当教员对张爱萍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和锻炼。他开始研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以及中国古代兵书战策,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军事知识。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对张爱萍以后的军事生涯非常重要,因为他被逼着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研究了战略战术,从而为以后成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正在窑洞挑灯夜读的张爱萍突然听到一个急切的声音在喊:“张爱萍,主席叫你,现在就去!”他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向毛泽东的窑洞跑去。

  在毛泽东的窑洞门口,张爱萍习惯地整整军衣,并大喊了一声:“报告!”

  “是爱萍吗?快进来。”毛泽东的声音亲切随和。

  张爱萍看到毛泽东还在专注地批阅文电,神情中有一种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从容与镇静。

  “今天叫你来,是要分配你出去,怎么样?”看着眼前这位曾经积极请缨的青年人,毛泽东微笑着说。

  张爱萍以为毛泽东在试探他,于是笑而未答。上次请战书的教训很深刻,答不好会适得其反。

  仿佛看透了张爱萍的内心世界,毛泽东认真地强调:“我说的是真话。”

  “真的?”张爱萍不禁有喜从天降的感觉,急切地问道,“去哪个部队?”

  “到上海去,干你的老本行。”毛泽东说。

  一听“到上海去”这四个字,张爱萍原先的那股高兴劲头顿时减弱了许多。他原以为离开抗大,是到部队去,到前线去。如今,却要他到上海去,又是干地下工作,觉得有浑身的劲儿使不上,便随口说道:“我不愿意到那里去!”

  “爱萍同志,那里很重要。”毛泽东的口气变得严肃而认真。看到张爱萍有些委屈的样子,毛泽东苦口婆心地说:“上海的重要程度并不在华北之下,依据目前战况的发展,日本人很快就要占领上海,我们必须加强那里的工作。”毛泽东告诉张爱萍:“刘晓、潘汉年已在上海,上海已成立党的江浙省委,由刘晓负责,潘汉年负责半公开的统战工作。你到上海去担任省委军委书记,协助刘晓负责省委军事工作。”

  其实,张爱萍的心在部队,在前线,在那种横戈立马、驰骋疆场的痛快淋漓的战斗生活。于是,他笨拙地讲起了“价钱”:“我有困难,干不了。”

  “干得了,干得了!”毛泽东提高了声音并且扬了扬手臂,“我们研究过了,你曾在上海搞过地下工作,你去比较合适……”

  然后,毛泽东向张爱萍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进一步强调上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接下来日军必然要进攻上海,再图夺取南京,上海肯定会失守,南京也会失守。毛泽东十分明确地告诉张爱萍:“上海失守以后,外围的农村需要开展游击战,你们军委就是要组织上海郊区和江浙一带的农村游击战争,动员组织民众,支援国民党军队抗日,但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组织流亡到上海的工人、学生、难民到郊区去,开展沦陷区的游击战争。”关于具体的工作步骤,毛泽东要求张爱萍到南京去请示博古、周恩来,到上海同刘晓商量。

  毛泽东最后问张爱萍:“你还有什么要求?”

  张爱萍从这一番话中感觉得出来,这次派他到上海是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而且是对他的高度信任。张爱萍向毛泽东郑重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对了,这才是你啊!”毛泽东开心地笑了。

  “我想带几个人去。”这是张爱萍临别前提的唯一要求。

  “可以,可以。”毛泽东立即给抗大教育长罗瑞卿打了电话,请他给“到上海有重要使命”的张爱萍派几名同志。罗瑞卿在电话中表态“让他自己挑,要谁给谁”。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