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墨脱戍边模范营军士长14年兼职任教 被称兵教师(图)

2013年10月10日 08:5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墨脱戍边模范营军士长14年兼职任教被称兵教师(图)
    “墨脱戍边模范营”四级军士长周国仁,在墨脱当兵15年,有14年在背崩乡小学“勇为班”兼职任教。他辅导的1632名学生考入初中,其中60名考入内地中学西藏班,当地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他“玛米更拉(兵教师)”。刘孟全摄 

  “不落的太阳就是党,愿你长久挂天上,永远发热又发光!解放军呀明月亮,赶走魔鬼驱黑暗,墨脱人民喜洋洋……”

  仲秋,素有“雪域孤岛”之称的西藏墨脱瓜果垂枝,稻谷满仓。门巴、珞巴族群众围成圈儿唱赞歌,庆祝丰收又一年。

  赞歌颂亲人,传唱半世纪。51年前,解放军翻山越岭进驻墨脱;21年前,在此保国安民的某边防营被中央军委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称号。该营的发展史,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奋斗史;在当地百姓心中,官兵用一片深情温暖“孤岛”,成为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虽是两家人,犹如一家亲——

  唇齿相依心连心

  皓月当空,该营夜训悄然展开。战斗小组悄悄进入一座村庄时,一头眼泛绿光的藏獒突然挡在了路中间。

  说来也怪,藏獒不仅没有发起攻击,反而冲着官兵摇着尾巴作亲昵状。组长周阳轻轻拍了拍藏獒的头,随即带队消失在夜色中……

  这是当地一景——通晓人性的藏獒早已把身穿军装、常来串门的官兵当成了自家人。

  墨脱军民一家亲。年近八旬的门巴族老奶奶白玛还记得,解放军头一回走进墨脱的当晚,几百号人冒雨露宿村口,不住民房,不借柴火,看得村民们鼻子发酸。更感人的是,官兵不仅秋毫无犯,还把粮食分给贫苦人家。那时,军民之间语言不通,全靠用手比划交流,说的虽是两家话,感情犹如一家亲。

  消除隔阂,贵在情感相融。该营官兵告诉记者,从那时起,新兵来到墨脱,第一课就是“四学习”和“三尊重”,即:学习民族历史、宗教政策、民族风俗和民族语言,尊重民族群众、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就拿语言关来说,教员教得认真,官兵学得起劲,大家见面都用生涩的民族语言打招呼,日常用语学得很快。到后来,当地群众遇到困难求助时,官兵和他们交流起来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墨脱群众世居“孤岛”,风俗与外界多有不同。一次,两名新兵携带扫把向村庄走去,老兵见状赶紧阻止。原来,村里世代相传,狩猎季节扫地会亵渎神灵。事后,营里专门对《墨脱民情风俗常识》《民族宗教政策100问》等口袋书进行补充完善。

  军民一家亲,自然一条心。2011年,一队境外武装人员非法越境,被门巴族女青年卓嘎发现。她立即来到营里报告,带着官兵赶去妥善处置……该营教导员刘永福说:“只要从感情上和驻地群众融为一体,强边固边就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甘当突击队,善打攻坚战——

  在墨脱历史上创造28个“第一”

  今年1月5日晚,地势险要、未通公路的墨脱县格林村电灯亮了,23户门巴族村民从此告别了世代相伴的酥油灯。

  为了这一天,在此前两个月里,该营派出官兵在近60度的陡坡上背运建材,将一根根重达400公斤的电线杆拖上山坡并埋设到位。

  这一幕,与50年前的架桥场景极其相似。为了把被江河“分割”的墨脱各乡镇紧紧联在一起,1963年7月,副营长李春带队打响架桥保通战役。

  动员场景感天动地。当时,李春刚说出“体能好的朝前站”,官兵们全都闻声上前。李春犯难了,只得以平时的体能考核成绩为依据,挑选75名尖子出征。

  此后100天,他们翻雪山,攀绝壁,钻丛林,人人掉了10多公斤肉,终于将建桥所需的12根长300米的钢绳运进墨脱,并用炮弹把钢绳送到雅鲁藏布江对岸。墨脱第一座钢索大桥——解放大桥竣工那天,身上有23道伤疤的李春如释重负。

  修建解放大桥,只是该营官兵造福当地群众的起点。此后,他们办起墨脱第一所学校,修建第一个电站,创建第一家医院……28个“第一”,使古老贫瘠的墨脱变了模样。

  为了让村民告别山洞和草棚,官兵们拿起锯子、斧头等工具,开进地方政府指定的原始森林伐木备料。他们10人一组,喊着号子,涉过急流险滩,翻越险山冰川,把一根根木料抬进村庄。

  前些年,上级为了方便边防军民出行,决定投资修建一条简易山路。不少竞标公司看完背景材料都傻了眼:此路穿越4公里沼泽地、3公里悬崖、4公里原始森林,沿途毒虫、毒蜂、蚂蟥出没……一个个打了退堂鼓。后来,该营官兵自己修路,提前25天顺利完工!

  如今,墨脱公路正在向乡村拓展,迷彩方阵总出现在最苦最险的地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该营官兵在墨脱谱写着新的爱民篇章,力促县乡通路、农田肥沃、牧场辽阔……

  痴心育桃李,真诚送健康——

  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送知识

  周国仁和亓三彭堪称该营最忙的两个人。

  今年9月24日晚,刚刚休假归队的周国仁来到他担任辅导员的小学,组织学习掉队的学生集中补课。与周国仁一同进村的,是营卫生所所长亓三彭。傍晚天气转凉,他专程登门发放防治感冒药品,行色匆匆。

  51年来,该营官兵育桃李、送健康的脚步从未停止。

  部队刚进墨脱时,驻地没有一所学校。上世纪60年代初,由部队开办的小学在墨脱开课。哪知家长们认为上学不如上山放羊,不让子女入读,该营官兵走遍驻地35个村落,耐心讲道理。

  门巴族少女嘎玛的父母患病,放羊及家务都落在她肩上。嘎玛想不到,解放军叔叔为了让她上学曾多次家访。“让嘎玛念书吧,不然会耽误孩子的前程……”初次登门,官兵话未说完,门已“咣当”关上。“我们结成对子,你家的羊可以到部队牧场寄养……”多次见面,官兵以心换心,嘎玛终于走进教室。

  半个世纪以来,该营相继办起补习班、勇为班、希望小学、文化夜校,共向各地重点中学输送千余名优秀学生,墨脱县五分之一的干部职工上过部队小学。

  该营刚进墨脱时,当地群众把生病说成“撞鬼”,久病不愈的要被逐出村子。重病的明珠一家就被撵到江边草棚居住,风雨交加,情势危急。雨夜,官兵们悄悄把明珠一家接进部队。炉火旁,军医陈国宁耐心检查,对症配药。

  一周后,该营官兵敲锣打鼓,欢送病愈的明珠一家回村,珞巴族乡亲看傻了眼。

  更多担当与追求,带来从点到面的跨越:该营开办培训班,累计为驻地培养百名医务人员;举办“科学和医学常识”专题讲座,引导群众破除迷信、患病送医;攻关克难,总结出预防、治疗多种墨脱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

  “鸡爪谷”,曾是墨脱的主产稻。这种作物产量小、口感差、营养低。为了提高产量,该营官兵休假归队都要背回稻种。后来,官兵们发明了“热水浸泡发芽”育苗法,种出高产水稻,结束了墨脱人民 “一年只有半年粮,还有半年吃菜糠”的历史。

  随着扎(木)墨(脱)公路通车,近年来,该营帮助群众致富的步伐也在提速。格当边防连利用驻地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的优势,帮助群众建起蔬菜大棚,使格当菜农占据了墨脱县城30%的蔬菜市场份额。

  官兵们帮助地方持续开发特色产业,让墨脱人民开眼界、得实惠:墨脱镇建起兰草基地,背崩乡大片种植柠檬和香蕉,地东村的乌木筷子、石锅远销内地……

  墨脱县委书记邓江陵感慨地说:墨脱大踏步发展,驻军贡献非凡!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