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陆军第39集团军促文化建设 军史馆5年接待10万人

2013年11月22日 11:3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陆军第39集团军促文化建设军史馆5年接待10万人
业余演出队把节目送到训练一线。  特约记者 谭长俊摄

  文化如火,特色愈浓,燃之愈旺,光芒辐射愈烈。

  从2009年起,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精心打造“一座军史馆、一本教育课本、一本军史教程、一本征战纪实、一部军史录像片、一套连环画册、一组集团军军歌、一台文艺晚会”八个一文化工程,形成了“看、读、演、唱、览”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模式,吸引官兵自觉提升战斗力素养,丰富个人精神家园。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

  集团军军史馆开馆5年,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专题文艺晚会已演出百余场;5年编印发书籍18种近15万册;前不久,他们又将重新修订的2000册故事连环画印发各新兵连……这是该集团军“八个一”文化工程建设的具象见证。

  谈到建设“八个一”文化工程的初衷,该集团军政委张书国告诉记者:“形成新时期我军特有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作风形象和英雄气概,离不开我军光荣传统和历史血脉的传承和弘扬。各个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身上蕴涵的精神财富,为形成今天的军营特色文化注入强有力的基因。”

  让历史融入年轻军人的血脉

  该集团军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先后在直罗镇、平型关、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战斗中当先锋、打头阵,堪称先锋劲旅。70多年来,形成了“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不畏艰险的钢铁意志、情同手足的阶级友爱、英勇顽强的‘三猛’作风”五句话的优良传统。

  为使厚重的红色资源融入当今年轻军人的血脉,集团军党委决定以“八个一”文化工程建设为载体,进行教育和传承。

  军史馆是“八个一”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等技术,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电动地图、声光投影等多种表现形式,集中展现了集团军创建7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大型浮雕《大胡庄82烈士》和《刘老庄82烈士》,取材于抗战时期该部前身新四军第3师的两个连与敌血战到底的故事,其悲壮震撼着每一名官兵的心灵。

  最让人新奇的是利用幻影成像技术制作的短剧《无敌坑道》,看上去仿佛是缩小比例的真人在一个模型道具中表演,十分新颖、神奇,让观者在聆听故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军史馆解说员马世扬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每次走进军史馆,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血液似沸腾的。我一定会传承革命先辈的这些光荣传统,履行好新的使命。”

  记者翻开该集团军编写的征战纪实——《喋血先锋》。其中《5000银元送中央》的故事引人入胜:1935年初冬,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到陕北,给养十分困难,为给部队置备冬装,毛泽东亲自给徐海东写了张借条,派中央红军后勤负责人杨至成找时任红15军(集团军前身)军团长徐海东商议借2500银元。徐海东得知还有7000元钱家底,当即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故事虽短,却把大公无私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担当,更是对党的一片赤子之情。

  “深山密林是我房,石板茅草当我床。不管敌人多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这是红二十五军(集团军前身)首任军长吴焕先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时期的诗作。当时部队长期在深山荒野与敌周旋,官兵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菜干粮。尽管环境艰苦,斗争极为残酷,但官兵们意志坚定,情绪乐观。这样的事迹被该集团军的文化小能人绘制到连环画册之中,写进了传统教育读本,编入了传统教育晚会,感动并教育着每一名官兵。

  “看读演唱览”教育直达官兵心灵

  让传统教育走进80后、90后官兵“心灵”。探索中,集团军党委紧紧依托 “八个一”文化工程,着力打造集“看、读、演、唱、览”为一体的系列教育方式,使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

  看,军史馆里受教育。每年新兵入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军史馆参观,增强官兵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每次部队执行重大任务,都要在军史馆里追忆传统、齐唱军歌,激发训练热情,强化战斗精神;每年团以上领导干部亲自上台讲传统教育课,言传身教带动部队传承优良传统。

  读,英模身上找信仰。下发传统故事连环画册,通俗易懂的内容、鲜活生动的画面很快成为官兵睡前饭后、训练间隙炽热的读物;举办征战纪实、简明军史读本和《先锋——集团军英模录》等传统读物首发式,让官兵在轻松的阅读中坚定信仰;组织“军魂永驻”主题读书演讲活动,引导官兵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之中。

  唱,歌声中增添力量。结合重大节庆,组织开展主题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依托广场,大力兴起学唱军旅歌曲、红色歌曲和战斗精神歌曲的热潮,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学唱、人人传唱。通过组织创作旅歌、团歌、营歌、连歌评比,开展营连歌曲演唱活动,建制连以上单位基本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军歌,官兵们在传唱中抒发壮志豪情、增强报国热情。

  演,舞台上提振士气。每年结合新兵入营、部队外训,集团军演出队都要献艺军营。《当兵来到39集团军》传统晚会多年来经演不衰——晚会生动再现了集团军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结合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方式,组织专题文艺演出,通过原创舞台凝聚兵心、提振士气。

  览,网络世界聚兵心。他们在政工网开设“尚武、习武、精武”等专栏,组织官兵网上围绕强军目标交流学习体会,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曾赴老山前线的一等功臣晁福奎、特战精兵曾昇铨等英模事迹挂到政工网上,激励官兵。

  军事文化环境激发战斗豪情

  建设火药味浓烈的战斗环境,是该集团军党委的又一个思路。近年来,在营区广场竖起了宣传牌、“军魂石”,在营区醒目位置设置标语、横幅、灯箱、橱窗,在连队俱乐部、学习室悬挂战斗宣传画,在班排走廊、战士床头粘贴军旅战斗格言,让军营环境充满战斗气息。

  他们还建起展示训练场景的“练兵风采”长廊,设立“军事训练龙虎榜”,广泛开展“唱战斗歌曲、看战斗影片、讲战斗故事、学战斗英模、呼战斗口号、育战斗精神”活动,营造浓厚战斗氛围。通过规范誓师动员、授装授衔、庆功表彰等仪式庆典活动,官兵在庄严神圣的仪式氛围中激发战斗热情。

  以文化武。几年下来,集团军先后圆满完成了“砺兵-2006”陆军首次跨区实兵演习、“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跨越-2009·青铜峡”跨区基地训练、“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活动。在参加军区组织的建制连基础训练比武、合成师旅首长司令部比武、后勤关键保障岗位实战化比武、装备保障能力比武等,均夺得第一名。(胡 哲 周田坤 特约记者 向 勇)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