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加强文职队伍建设

2014年01月22日 09:2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文职人员制度建立实施以来,大批社会优秀人才走进军营,为军队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按照“政治上一样信任、工作上一样使用、培养上一样重视、生活上一样关心”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完善文职人员管理、培养、使用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其投身强军实践的热情,打造出一支不穿军装的生力军。

  角色认同激发内在动力

  1月上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信息技术研究所一项自主创新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消息传回,全校振奋。许多人还留意到,在主要完成人员名单中,文职人员秦晓刚的名字赫然在列,此事如同消息本身一样,迅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据该项目负责人季新生介绍,在奖项申报过程中,他们不分人员类别,不搞论资排辈,坚持以个人实绩衡量贡献大小。在科研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秦晓刚,自然榜上有名。

  和秦晓刚一样,在科研攻关中成绩突出的文职人员李鹏和邵文超,去年也分别荣获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使2013年成为该所文职人员建功军营的“荣誉丰收年”。

  “披红戴花、颁发奖状只是一时的激励,其实,他们更在乎的是单位对自己的态度。”该所政委朱会东告诉笔者,无论是评优评先、技能培训,还是业务研讨、科研攻关,研究所党委都把文职人员作为“自家人”看待,让他们享有同等权利,获得担重任、挑大梁的机会。

  定向培养增强职业信心

  在文职人员培养上,这个研究所还有一个“定向培养”的招法。针对文职人员创新思维活跃、岗位适应力强的特点,他们结合岗位实际,为文职人员逐一制定科学的成长路径规划,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文职人员刘宗海在工作中表现出高人一筹的管理能力,经与本人沟通,研究所党委将其作为科研参谋重点培养。

  通过定向培养和自身努力,刘宗海顺利通过国际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师认证,成长为知名项目管理专家和总参首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文职人员。

  2010年以来,在多次参加总装军用标准管理审核的过程中,刘宗海发挥特长,设计编制了1部质量手册、15个程序文件、100余个流程文件,建立起符合研究所实际的规范化项目管理体系。

  因编制调整,文职人员吕惠娟被安排改做管理工作,并非专业出身的她感到信心不足。研究所党委一边做好思想工作,一边调整培养计划。外出调研、专项培训、实践锻炼,一项项培养措施逐步展开,吕惠娟的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沟通顺畅、组织有力、管理有序,吕惠娟用出色的工作业绩回报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优质环境催生聚才效应

  研究所所长陈鸿昶常说:“信任本身不是管理,却往往胜于管理;关心本身不是教育,却往往胜于教育。”

  秉持这一理念,研究所党委认真落实“四个一样”要求,努力为文职人员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他们主动作为,加大投入,借鉴兄弟单位做法,在文职人员子女入托、健康体检、生活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积极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让文职人员干事创业后顾无忧。

  真情换得真心。该所文职人员用聪明才智助推单位建设发展,为研究所5年来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的突出成绩作出重要贡献。

  “对于专心干事业的人来说,良好的事业平台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朱会东如是说。近几年,来自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中南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的一批优秀毕业生陆续应聘上岗,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补充了新鲜血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刘昂 杨森)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